街道干净整洁,游园五彩斑斓,楼房鳞次栉比……5月13日,记者刚走进濮阳县徐寨村,就感受到了这个昔日的滩区村搬迁以来的新变化。
黄河滩里的徐寨村,是濮阳县习城乡众多滩区村中的一个,整个村子在黄河大堤内侧,黄河涨水时便会被水围成一个“孤岛”。
相传,明清时期徐姓族人迁居于此开荒种地,后来一户王姓人家一根扁担挑着两个儿子逃荒到此定居。经过数代人的繁衍生息,形成了现在的227户781人的小村庄。
“一钻一头灰、一躺一身土是过去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徐寨村党支部书记徐明堂说,“村民都想不到过了几十年的土里刨食儿的苦生活,如今却住上了楼房,过上了新生活。”
徐寨村的改变源于2019年8月20日,全村227户781名群众从祖祖辈辈居住的黄河滩区,搬迁到了习城新村和县城安置区。
“村民的居住环境改善了,生活上也要变得越来越好。”搬迁后徐明堂暗暗下了决心。
经过多方考察和梳理村内现有资源,徐明堂和村民决定发展优质小麦玉米种植、绿色果蔬种植等产业。
“我们把老村迁建后留下的土地全部改造成农田,并把全村1200余亩土地进行了流转。其中1100亩土地出租给专业合作社种植优质小麦玉米,村民收取租金。”徐明堂说,“在此基础上,还建设了104座大棚用于种植绿色瓜果。”
从习城新村向东走,穿过黄河大堤,大约距离新村两三公里处便来到了徐寨村老村。放眼望去,滚滚麦浪中夹杂着一片蔬菜大棚,只见不少大棚裸露着骨架。
“现在大棚里种的是辣椒,这几天正好是大棚更换覆膜的时候。”徐明堂解答了记者的疑惑,“刚开始村民不愿意试种大棚蔬菜,怕赔了本钱,村干部就带头自己种,村民看到可以挣钱便打消了顾虑,大棚也从刚开始的三四座发展到了如今的100余座。”
如今,相较于搬迁前,徐寨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4000余元增长到了1.6万余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也达到了49万余元。滩区村蝶变成了富裕村。
村民富裕了,村里有钱了,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便提上了日程。
“我们建设了高标准日间养老照料中心,对来此用餐的老人进行补贴,一日三餐每人仅需5元钱。”徐明堂介绍,此外村里还建设了棋牌室、儿童乐园、公益理发室等便民设施。
“现在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理发有人免费理,在食堂吃饭比自己做饭还便宜。”68岁的王东合笑得合不拢嘴。记者 宋仁志 张岚岚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