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濮阳,百花争艳,瓜果飘香。温润的风里,已有了初夏的味道。5月5日上午9时许,记者走进清丰县瓦屋头镇闫村玫瑰瓜菜产业园,一座座大棚绵延铺展:玫瑰大棚里,弥漫着花的芳香;瓜果大棚内,满眼都是醉人的葱茏新绿,散发出诱人的香甜。行走其间,到处生机勃勃、硕果累累。
玫瑰花开幸福来
玫瑰,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自然都是钟爱的。当日,一进园区大门,记者就迫不及待地走进一座玫瑰大棚。放眼望去,绿色的枝叶间点缀着红色花朵,徐徐清风吹来,带来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
“你来得正是时候,5月是玫瑰花的盛开期,再过半个月就是‘5·20’‘5·21’,玫瑰花的需求量要比平时高不少,价格也不错……”说起玫瑰花,刚刚赶到现场的李春英一脸兴奋,“这个品种是法兰西,今年整体长势很好,叶片亮、枝条长、花头很漂亮,这一棚到5月10日就要下货。”李春英一张嘴就是快人快语。
李春英向记者展示刚刚采摘完毕进入冷藏室的鲜切花。
今年45岁的李春英,种植玫瑰已有23年。2008年,她随丈夫从焦作回到老家清丰创业,在村里建起玫瑰园,主要种植戴安娜、卡罗拉、法兰西、香槟、粉雪山等12个品种,很快就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种植能手。凭借着丰富的种植经验,李春英种植的玫瑰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产品远销北京、西安、郑州、太原等地,如今通过网络直播带货,她还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玫瑰姐”。
当日,在“玫瑰姐”李春英的带领下,记者相继走进几个面积大小不等的大棚,红色、黄色、橙色、粉色等各色玫瑰竞相绽放。玫瑰盛开期,怎么不见人采摘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在包装车间找到了答案。800平方米的包装车间里,堆了一地的玫瑰花,30名女工正忙着把鲜切玫瑰剪枝剪刺,然后按照品质和规格分拣、打包、装箱。“因为早上的温度和湿润的空气可以阻止芳香成分的挥发,我们每天采摘都是在早晨进行,四五点就开始了,光今天我们就采摘了6万枝。”李春英说,这些工人大多来自本村,也有周边村的留守妇女,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干活,把钱也挣了,来务工的积极性都很高。
经过多年发展,李春英的事业越做越大,最初的15亩大棚如今已扩展到了将近200亩。她不仅在老家盖起了小别墅,还在市里买了房。为了带动更多村民致富,李春英创建了清丰县爱美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26户种植户为社员,向她们传授技术、提供客源,并与一批大型鲜花企业签订购销协议,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蹚出了一条“合作社+直播销售+龙头企业”的生产销售之路。种植玫瑰的人多了,闫村玫瑰园也逐步发展壮大,目前扩大到了450亩,亩产效益在1.6万元以上。
如今,闫村的玫瑰花种植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为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为2000余人次提供就业,其中妇女占90%以上。“每次想到我种的玫瑰给别人带去甜蜜,更多人因与玫瑰结缘而增收致富,我内心就感到很幸福!”李春英坦诚地说。
果蔬轮作增收旺
闫村共有1360亩耕地,1000余亩都建起了玫瑰、瓜果蔬菜设施大棚,种植户120余户。在这里,玫瑰有着16年的种植历史,而种植瓜果蔬菜已发展30余年。
赵进垒在大棚查看甜瓜长势。
在闫村党支部书记赵进垒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一座种植甜瓜的温室大棚。瓜果的香甜混着泥土的清新气息瞬间扑面而来,往里面边走边看,个个金黄的甜瓜沉甸甸地坠在绿油油的藤蔓上,一片生机盎然。“我们的甜瓜有6个品种,这个叫大黄冰糖脆,是我们这两年从山东聊城引进的新品种,口感脆、甜度高,客户反响很好。由于价格高,主要销往一线城市。”赵进垒说,他们村的甜瓜一年可以种两茬,这批甜瓜是去年年底定植的,今年3月份开始采摘。目前,头茬甜瓜采摘马上结束,6月份开始整地定植第二茬。“这两年是试种,但大家种植大黄冰糖脆的意愿很强烈。从我们的销售情况看,这个品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刚走出甜瓜大棚,记者就遇见一名农户开着载满甜瓜的货车驶来,他叫赵代全,既是村里的果蔬种植户,也是果蔬“经纪人”。“这750公斤甜瓜运往北京,我们村的瓜果蔬菜品质好,销路根本不用愁,这大黄冰糖脆我们有多少,他们要多少。还有不到一个月,我们的西瓜、葡萄也要下来了,到时候来品尝啊!”看到记者采访,赵代全停下车热情地介绍起来。
闫村是远近闻名的瓜果蔬菜特色种植产业村,瓜菜种植模式为莴笋—西瓜(甜瓜)—蔬菜三茬轮作。3月下旬莴笋上市,四五月份甜瓜成熟,6月西瓜畅销,还接茬种植黄瓜、西红柿、茄子、豆角等“短平快”作物,实现了“一棚多收”。在销售旺季,该村平均每日出货达150吨,每亩每年纯利润在1.8万元左右。
“你们村的瓜果蔬菜种植得这么好,到底优势在哪?”面对记者的提问,站在一旁的一位老人斩钉截铁地说:“我们村的人很勤劳、爱钻研!”说话的是70余岁的“老支书”邵文青,见证了闫村几十年的发展史。他说,早些年和闫村一起种植瓜果蔬菜的村有好几个,后来在种植过程中因为一些技术难题就放弃了。而闫村“两委”班子和种植大户通过向有关部门技术人员请教,有条件后不断去外地考察学习,在品种的引进、管理、销售上都下了很大功夫,坚持下来才有了闫村的今天。“现在天越来越热,大家伙儿早上4点就起来干活,干到八九点。一到假期,孩子就跟着大人一起干,我们村10来岁的小孩子,现在都会嫁接西瓜苗。”邵文青欣慰且充满信心地说,“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村的年轻人都能干、也会干,未来我们的日子比蜜甜!”
“村花”直播销路宽
“玫瑰姐”“杏花妹”“黄瓜姐”“甜瓜姐”“西瓜姐”“茄子姐”“番茄姐”……采访中,一面张贴着照片和名字的电商直播队宣传栏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原来,这是闫村“村花直播队”的成员,平均年龄超过了40岁。但就是这样一群人,通过拍摄短视频上传抖音、快手等平台,把村里的玫瑰和瓜果蔬菜等卖到了全国各地。
“玫瑰姐”李春英,是团队的发起人。2020年7月,她到县里参加县商务局组织的电商培训,并到成都接受7天实地体验。回来之后,她就开始尝试在玫瑰园里拍视频,没想到当年七夕前,就有来自北京、天津、内蒙古等地的人们给她发信息,要求订货发货,正式开启了她视频卖货的序幕。
村里像她一样从事种植的姐妹还有很多,是不是都可以走这条路子呢?她和姐妹们一商量,一拍即合,就成立起了“村花直播队”,以直播带货的形式,分享农村生活,推广村里的农产品。直播带货试水成功后,陆陆续续有更多人加入,目前团队成员已有21人。虽然没有绚丽的灯光,没有精致的妆容,但她们带着满满的诚意与品质优良的好物,一下子就把村里的种植业给带火了,许多客商慕名前来订货。
“我们现在的客户有一半都是从网上结识的,现在都达成了固定合作,产品根本不愁卖。”“玫瑰姐”李春英说,通过短视频直播销售,闫村玫瑰、西瓜和蔬菜走出田间,销往上海、广州等城市,年交易额近千万元。
电商直播带来的效益,得到了村“两委”的认可。赵进垒告诉记者,今年,在瓦屋头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闫村积极搭建“党建+村播”直播基地,支持“村花直播队”开展电商直播,进一步打开线上销路。
闫村的大棚经济“棚”勃发展,让群众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下一步,我们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深入调研蔬菜市场需求,根据需求种植时令果蔬,提高土地产出和经济效益,让村民的腰包更鼓、日子更甜。”谈起计划,赵进垒思路清晰、信心满满。本报记者 樊欣欣 刘迪 文/图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