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专题栏目 > 在希望的田野上——濮报融媒记者走乡村看振兴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科技加持 小番茄干出大“柿”业
——濮阳县庆祖镇凯盛浩丰(濮阳)智慧农业产业园采访记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4-25 07:38:57   

在科技加持下,一个个通过水肥系统培养的番茄长得水灵灵,粉嘟嘟,犹如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人参果一般诱人可爱,这样的番茄你见过吗?

在濮阳县庆祖镇凯盛浩丰(濮阳)智慧农业产业园,通过文洛式玻璃连栋温室和全球领先的无土栽培技术,7万余株番茄植株枝繁叶茂,果实累累。这里的番茄不仅实现了零农残、零激素、零重金属的健康品质,且产量能达到普通大棚的6至8倍。这里的番茄有多美?4月22日,记者走进该智慧农业产业园,一睹“智慧番茄”的风采。

为了保证番茄生长环境清洁无菌,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记者穿上园区准备好的工作服和鞋套,在消毒通道进行手部消毒后,方才进入温室大棚。

来到温室大棚,一个通透明亮、生机勃勃的番茄世界映入眼帘。透明的文洛式玻璃笼罩在大棚上空,一排排浓密碧绿的番茄植株整齐排列,迎着阳光攀爬生长。植株的每缕穗子上,都挂着4颗亮晶晶、盈润润的番茄。有的呈碧玉似的青绿色,有的则已经泛出胭脂似的粉红色,个个干净漂亮,散发着特有的清香。整个温室大棚5万余平方米,采摘周期9个月,粉番茄,是这里的主打品种。

“为了保证番茄品质,我们每缕穗子都要进行疏果管理,把多余的果子减掉,只保留4个高品质果实。”产业园内环控水肥工程师胡小南脸上洋溢着笑容,轻轻说道,“你看,这颗大而饱满的果子,是我们的一级果,取名‘一颗大’。根据番茄品相,我们还有‘绿行者’‘哪吒豆豆’等2个不同品牌,这些番茄长得漂亮、口感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说起产业园粉番茄品相好、口感好的秘诀,胡小南指着番茄植株下方的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自豪地说:“我们的番茄植株在岩棉条中生长,采用压力补偿式滴箭灌溉,能促进水肥均匀吸收。而且,因为不需要依靠土壤生长,还大大减少了重金属污染呢。”接着,她又扒开隐藏在植株中间的塑料黄带说:“这个黄带是我们的杀虫神器,双面都有黏性,小飞虫来了就被粘在上面,不用喷药就能起到杀虫效果。”

说话间,胡小南拿起手机,打开APP里的灌溉系统向记者介绍:“4区的番茄正在排队等待灌溉,咱们马上就能看到番茄们享受午餐了。”十几秒后,她拔开番茄植株下方岩棉条中插着的一个黑色滴箭,细细水流正在汩汩流出,说明水肥灌溉系统已经开始工作。只听灌溉管道发出轻微的“嗡嗡”声,似乎在为番茄生长吟诵优美乐章。

据了解,产业园的计算机环境控制系统利用传感器感知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关键数据,实施远程监管控制,可自动实施水肥一体化灌溉。同时,大棚顶部安装智能通风开窗系统,电机全自动化控制,可高效通风;通风窗上设置防虫网,能有效防治虫害;采用双层水平帘幕设计,上层遮阳,下层保温,让番茄植株处于最舒适的环境。相比传统大田,这里节水节肥95%,产量却是传统大棚的6至8倍。

除了依靠科技助力产量提升,产业园还采用“土办法”保留番茄原始风味。采访时,园区工人庞萍园正驾驶着可升高电动车寻找生病植株,记者随她一起踏上为番茄植株“治病”的旅程。庞萍园驾驶电动车顺着两行植株中间的轨道穿行,到达指定位置后,电动车中间的平台升到了几米高空,生病植株很快就被找到了。庞萍园将叶片萎缩的植株剪掉头部,并认真喷洒杀菌剂。“我们对生病的植株采取物理治疗,技术员发现哪株生病了,将照片和位置发到群里,我一个个寻找并进行处理,天天都忙活不停!”庞萍园抹着脸上的汗珠,笑吟吟地说。

像庞萍园一样在园区工作的妇女有70余人。园区技术人员手把手教会她们农业科学技术,留守妇女变身为农技人员。在洒满阳光的温室大棚里,她们头戴遮阳帽,麻利而认真地完成采摘、打叶、“治病”、分拣等各项工作,努力让番茄美而鲜的同时,也鼓起了致富的腰包,人均月收入超过4000元。

走出温室大棚,打包区的工作人员正在流水线前,紧张地完成分类和打包工作。一箱箱包装精美的香甜番茄,即将被发往五湖四海。“我们这里日产番茄10吨左右,不但销往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武汉等地的大型超市,还进入河马生鲜、淘菜菜等新零售渠道,线上线下好评率达到99%。下一步,希望通过高科技种植、高标准分级、高品质保障,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素质’蔬菜!”胡小南信心十足地说。本报记者  张岚岚 通讯员 郑洪丽




责任编辑:薛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