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村打造了一座占地30来亩的菜园,起名‘开心农场’。现在已经有20多块地被认养了。希望通过宣传,让更多人来我们农场做‘地主’。”4月7日,濮阳县渠村乡叶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喜成来到报社,希望借助媒体力量,为村里的“开心农场”寻找“地主”。
城里人到乡下种菜是个新鲜事。可是叶庄村距离濮阳县城南35公里,地理位置不占优势。让市民开车个把小时去种菜,叶庄村是否有这样的吸引力?记者心里不禁打起了问号。
面对记者的疑问,王喜成自信地做起了村里的代言人:“说实话,俺叶庄村以前是渠村乡有名的穷村、乱村,但自2018年新的村委班子成立以来,大伙儿齐心协力修路打井、发展产业……这几年,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来到叶庄村,不仅能种菜,还能留下记忆、留住乡愁……”
王喜成的一番话令人遐想。4月8日一早,记者前往叶庄村一探究竟。
行至村口,一幅主题为“耕读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的墙体彩绘映入记者眼帘,画面上牧童骑着黄牛悠闲自在,透出浓浓的田园气息。随后,王喜成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带领记者来到了村南边的“开心农场”。
走过“开心农场”的红色门楼,一片生机盎然的菜园便呈现在记者眼前。白色的低矮篱笆把农场划分成一块块规整的菜地,每块菜地里的风景各不相同:有的是正拔节生长的绿油油的蔬菜;有的覆盖着塑料薄膜,薄膜下是纤细的嫩苗;有的则刚刚翻完土地,松软的土壤正等待春天的播种……
在一块由渠村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认养的菜地里,该校校长王洪杰正在查看大蒜长势。“你看,这叶子长得又绿又壮,多喜人!黄河岸边的土地肥沃,农场又提供了便利的灌溉设施。我们学校在这里搞实验田,真是选对了地方!”王洪杰表示,学校去年7月在“开心农场”认领了3块菜地,用来做蔬菜优良品种实验田。平时学校有负责农业技术的老师过来进行田间管理;没空时,农场有专人帮忙进行拔草、施肥等。去年冬天,实验田收获了1000余斤大白菜和3000余斤萝卜。目前,还有蒜薹和大蒜即将成熟,应该又是大丰收。
记者发现,在距离王洪杰不远处的一块菜地里,间隔种植了大蒜、大葱、莴苣、生菜等蔬菜,每种蔬菜都长得绿莹莹、肥亮亮的,煞是喜人。常年在农场打工的叶庄村村民张兰霞告诉记者:“这块地的认养人在市里工作,清明假期时刚刚带孩子来了一趟,玩得可开心了!”
看到菜地旁的牌子上写着姓名和电话,记者随即拨通了认养人王女士的电话。她告诉记者,自去年夏天在叶庄村认养菜地以来,她几乎每个月都带孩子去一次农场,带着工具挖挖菜,到黄河大堤散散步,心情特别愉悦,回去时收获的蔬菜总能塞满车后备厢。“这里的菜不打农药,吃着放心,孩子也有了游玩的好去处。包地不到一年,我们一家人的幸福感增强了不少。”王女士在电话那头笑着说。
放眼农场,一块块写有“认养一块地,做幸福‘地主’”字样的木牌子格外醒目。记者查看牌子上记录的名字和认养日期,发现这些地有个人认养,也有单位集体认养。王喜成说,农场有100余块菜地,每块66平方米,目前已被认养了20余块。农场负责提供种子、化肥,“地主”可以自己种植,也可以委托农场代管。“俺们早早就打了机井、买了水泵,还装上了压力罐,保证‘地主’浇地方便。村里有两个人常年在农场打工,负责浇水、拔草、施肥,他们都是干活的‘好把式’。地里的蔬菜收获后,俺们还可以免费把蔬菜送上门!”
行走在“开心农场”旁宽阔的水泥路上,王喜成表示,水泥路原来只有4米宽,为了发展农场经济,村里将其拓宽到了10米。接下来,王喜成计划改造农场旁边的鱼塘,周边再配备一些儿童游乐设施,“希望‘地主’来了能感受到更多的田园乐趣。”王喜成说。
漫步在叶庄村,白墙灰瓦的民居沐浴着春日的阳光,家家户户门前朱红色的花坛里,各种不知名的小花恬淡地开着;村东头,一幅《我在叶庄等你,不见不散!》的彩色墙绘在绿树的掩映下格外醒目,画面里,一个文静的姑娘正趴在窗前,仿佛在等待远方的客人……本报记者 张岚岚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