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专题栏目 > 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勇担使命 砥砺奋斗 写好生态环境保护濮阳答卷
——记“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王瑞刚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3-15 08:13:58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的领航员和掌舵者,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瑞刚带领广大环保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生态环境决策部署,工作冲在前、事业干在先,勇担使命、砥砺奋斗,不断开创濮阳生态环境保护新局面。

勇于改革创新,着力构建环境保护工作新体系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面对新时代生态环境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自履职以来,王瑞刚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积极与市直兄弟部门沟通协商,组织起草《濮阳市贯彻落实〈关于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工作办法》,梳理出市直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事项清单,推动厘清优化部门职责,明确了责任、消除了盲区。

以顶层设计、协同联动为核心,王瑞刚推动成立市生态环境督察整改办公室,组建绿色低碳、农村禁烧、河长制、城市面源污染防治、移动源污染防治、工业企业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精细化管理7个市级专班,与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共同构建“两办协同、七专班分工负责”的工作体系。这一创新机制,推动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真正实现“大一统”格局,指挥调度更加高效,工作合力更加凝聚。

善谋善作善成,全力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3年初,受极端天气、“跨年霾”、沙尘暴、地表水断流及疫情后复工复产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我市环境质量各项指标同比全面反弹。

“我们保证完成国家、省下达我市的各项环境质量任务!”这是王瑞刚对省生态环境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定表态。这份自信和底气,源于全市生态环境“铁军”不折不扣的行动力,更源于他对生态环境事业的坚守和担当。王瑞刚勇于担当、主动出击,一个一个空气监测站点分析、一个一个入河排污口排查,一个一个污染地块研究,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守住了濮阳的蓝天、碧水、净土。

环境空气质量方面,濮阳的PM2.5、PM10年均浓度均顺利完成省定目标并实现双改善,优良天数达到240天,综合指数退出168个城市“后20”,并进位提升12个位次,圆满完成了国家“一带一路”空气质量保障任务,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一致认可。

水环境质量方面,8个国(省)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目标,首次实现国(省)断面年均值无V类水。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西水坡、中原油田彭楼和李子园地下水井群3个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III类,取水水质达标率为100%。

土壤环境质量方面,对全市60个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服务管理地块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未发现土壤污染。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市1022家规模以上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75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全部完成。

服务绿色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坚定以生态环境保护高水平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这是王瑞刚履职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时的庄严承诺,也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政治方向和职责定位。

自上任以来,王瑞刚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针对重点区域污染源,推动实行靶向施治、源头管控等系统工程,精准科学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实现濮阳生态环境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濮阳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动,绿色底色更加浓厚。

重点项目是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牛鼻子。王瑞刚立足全市发展大局,全面贯彻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全力压减污染物排放,在完成省定减排目标的基础上,腾出氮氧化物2823.5吨、挥发性有机物777.9吨、化学需氧量535.9吨、氨氮678.1吨,顺利保障全市159个项目审批落地。特别是一举破解了制约工业园区气化岛项目落地的环评瓶颈,有力畅通了气化岛项目的“破冰”之路,实现项目获批落地。

为保障全市经济运行平稳增长,王瑞刚带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办公室,立足市情实际,坚持科学治污,精准管控,通过深入调研,开展企业帮扶,修订全市应急预案,更新优化减排清单,全市2065家工业企业应纳尽纳,实现科学精准减排。推动实施绩效分级动态管理,指导推荐9家企业入围绩效先进性等级评定、112家企业纳入民生保障管理,重污染天气管控实现自主减排,分行业、分企业实施差异化管控,避免“一刀切”。他用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严密、细致,服务了企业发展、助力了全市经济稳定向好。

推行柔性执法,坚持多宣传、常提醒、真帮扶、慎处罚、少关停,“一企一策”加强服务指导,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帮助企业主动整改环境污染问题。打造生态环境“企业服务日”品牌,面对面纾困、一对一帮扶,参加企业231家次,解决问题50个。深化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执法监管模式,全面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制度,力争做到无违法线索年度只进行一次现场检查。施行宽柔相济的监管执法政策,规范免于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的适用情形。2023年,免于处罚企业28家。对恶意违法排污企业,坚决硬起手腕打击,2023年因环境违法移送行政拘留1件,移送刑事拘留6件。

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濮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2024年要守牢高质量发展底色底线,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面对新阶段生态环境工作要求,环保人重任在肩,在未来征程中,我将团结带领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广大党员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上展现新作为,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濮阳实践贡献新的更大力量。”王瑞刚表示。本报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王亚浩




责任编辑:薛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