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专题栏目 > 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凝心聚力抓落实 真抓实干促发展
——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引发热烈反响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1-02 08:56:19   

连日来,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把握大局大势,立足本职工作,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锚定目标、加压奋进,全面落实好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全力以赴投入到明年的经济工作中,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濮阳实践新篇章。

市商务局

2024年12月30日,市商务局召开党组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

会议指出,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系统总结了我市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为做好商务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要按照会议部署,主动对标对表,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工作。一是实施消费提振行动。紧扣“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导向,扎实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谋划开展精品主题活动,打造“商文旅”多维度消费场景,激发更多消费潜能。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引进更多高端品牌入驻濮阳。二是实施招商引资提质增效行动。聚焦“6+20”产业链群,进一步明确招商方向,创新招商方式,着力招引一批带动性强、支撑性好的节点项目,延伸锻强产业链。三是实施对外贸易提质升级行动。加大外经贸骨干企业培育力度,壮大外向型企业规模,支持引导企业出海拓市场、抢订单。统筹做好县域商业、商贸流通、电子商务等专项工作,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商务力量。

市交通运输局

2024年12月30日,市交通运输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贯彻落实工作进行部署。

会议要求,一要在全面领会会议精神上下功夫。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勇立潮头、凝心聚力,奋力开创我市交通运输发展新局面。二要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上见行动。在交通建设上当好先行,谋划一批项目纳入国家、省“十五五”规划,稳步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辉鄄高速黄河桥项目,确定投资人后开展立项批复,争取2025年开工建设;濮聊高速(二期)加快推进土地预审、规划选址等前期要件,争取与山东方面同步开工、同步建设;国道342台前黄河大桥项目确定桥位选址后开工建设;积极推进台前至阳谷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台前段)通航和金堤河通航工程。在运输服务提质上当好先行,持续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创新公交发展模式,推动公交多元化发展、差异化经营,增加企业造血功能,持续推动信息化建设,完善智慧交通建设;继续做好“濮清濮”公交一体化工作,提高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营覆盖率,满足农村群众出行需求;推进出租汽车行业新老业态融合发展,规范引导各类交通运输新业态健康发展。要在行业依法治理上当好先行,强化信用交通领域守信激励举措,统筹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多措并举提升行业本质安全水平。要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当好先行,抓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

2024年12月27日,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深入学习领会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改革,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会议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确保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改革与市委精神高度契合,全力推进改革措施落地,提升服务效能,特别是要将“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作为重中之重,着力简化办事流程,优化服务体验,确保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通过国家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进一步破解政务服务的关键掣肘和体制机制障碍,力争在重点领域、重点事项上取得更大突破,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便利感、满意感。

市民政局

2024年12月30日,市民政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

会议要求,一要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找准民政部门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二要在实干争先上下功夫。自觉把民政工作融入全市工作大局和中心工作中去思考谋划,确保全市民政工作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三要在重点工作上下功夫。按照“1133”工作思路,以党建为统领,以人才为支撑,聚焦网络建设,优化服务供给,聚焦服务效能,丰富要素保障,聚焦综合监管,筑牢安全防线,持续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按照“124”工作思路,完善社会救助政策制度、服务保障、监督管理、社会参与4个体系,加快构建分层分类综合救助新格局;聚焦群众关切,持续提升婚姻、殡葬、流浪乞讨救助等社会事务管理水平,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完善留守、流动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体系,推动儿童关爱保护和慈善事业发展。本报记者 白国华 吴丹 通讯员 张理廷 苑建军




责任编辑:薛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