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枯枝等农林废弃物,经加工压缩后摇身一变成为生物质颗粒。生物质颗粒又被放入生物质锅炉内作为燃料,成为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替代者。在位于濮阳县的中稹绿探(河南)能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绿探集团”),从农林废弃物的收储运、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及生物质燃料加工建站到生物质锅炉的装备制造,已形成生物质能源整个产业链的闭环。该公司由此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级固体生物质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1月28日下午,这家“宝藏企业”的董事长高海华在讲述公司发展历程和未来愿景时,言语间充满了为国家“双碳”(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目标如期实现而努力的责任感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使命感。
寻找化石能源的替代者
生物质这个概念,在今天已广为人知。但15年前的2009年,很多人还闻所未闻。而高海华,是濮阳乃至全省较早探索生物质燃料的人。
他进入生物质行业的缘起,是参加一个国际性会议。
2009年12月,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主题是约束减少全球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排放。新闻报道说,中国作为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以后肯定会发展新能源。在海龙电脑城把计算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高海华,看到新闻后内心一震,从小在内蒙古草原长大的他,心中一直忘不了晚上躺在草原上一抬眼即能看见满天繁星的场景,而自从回到河南后,那样的场景很难再现了。高海华就想:“既然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存在污染还不可再生,那有没有一样东西能替代煤炭呢?”通过上网查资料,他了解到了“生物质”这样一个概念。
高海华将在电脑城做计算机生意积累的资金,拿出来投入到生物质燃料的研发,成立公司,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一次又一次探索,一次又一次试验,一次又一次失败。很多人不明白,电脑生意做得那么好,为什么要去田间和农林废弃物打交道呢?但就是在这样的坚持和执着中,高海华相继得到了7个国家专利,生产出了把农林废弃物压缩成固体颗粒燃料的成型设备,也成功将秸秆、枯枝等农林废弃物,生产压缩成了燃烧度更好、持续时间更长的生物质颗粒燃料。
形成生物质能源产业链闭环
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出来后,高海华开始跑市场。馒头作坊、小商小贩、蘑菇大棚种植者等,都成为他的客户。但高海华很快发现,由于缺乏配套的燃烧设备,很多客户并不接受。该怎么办呢?下一个打算很快油然而生:生产专业的生物质锅炉。
这无疑又是一个大工程。
很多人会问,将生物质燃料用到传统烧煤、天然气锅炉中不行吗?答案是不行。这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总之传统的锅炉不能用生物质颗粒当燃料。
高海华从某国企重金请来一名资深工程师,又先后“三顾茅庐”,从河北一大学请来一名专业教授,就此展开了研究之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第一台小蒸汽炉很快研发出来,交付给豆腐坊用后,效果很不错。随后,公司又相继研发出系列锅炉。高海华既是老板,也是销售员,他一边生产一边跑市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先用,不好用不要钱,不省钱不要钱。”
2014年,高海华接了某上市公司一个上亿元的单子,让他兴奋不已。这意味着不仅公司的业务量有了保证,更重要的是努力的方向得到了认可。虽然这家公司后来因经营问题到现在还没付完账,但当时确实给了高海华以更大的信心。2015年,高海华顺势而为,在濮阳县产业集聚区投资建厂,扩大规模。
在大学里学计算机专业的高海华,十分相信创新的力量。他成立专门的研发团队,现有专业设计研发人员58人,其中教授4人、高级技术职称11人、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研究生11人。企业建有2000平方米的研发试验基地,配备总价值1300余万元的精良实验设备,研发试验岗位20余个,专门负责生物质节能环保产品的研发。公司每年的研发经费都占产值的5%以上。同时,高海华积极和高等院校合作,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此建有哈工大绿探产业研究院。目前,公司拥有专利210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20项。公司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荣誉称号,并完成多项国家级、省市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部分产品获得国家级工业设计大奖。其中,绿探生物质链条锅炉获得中国设计界最高奖——红星奖。此外,公司也是我省唯一一个获得专业生物质锅炉的国家A级资质企业。
雄厚的研发实力,让公司新产品辈出。系列生物质固体燃料加工成型设备、生物质颗粒燃料、生物质数控锅炉、水(地)源螺杆机组、模块机组、风机盘管等中央空调末端系列节能环保产品,以及家用超低温空气源热泵、热泵热风机等,一项项新产品使其稳步成为生物质行业的国内领军企业,形成了从秸秆到生物质燃料成型设备,再到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生物质锅炉(衍生到散热器、冷暖水空调)的生物质能源产业链闭环。
在众多产品中,高海华最得意的产品就是生物质锅炉。他介绍,生物质锅炉最初主要用于农业、畜牧业领域的烘干、供暖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提高,生物质锅炉逐渐应用于工业领域,如纺织、化工、造纸、食品、医药等。生物质锅炉不仅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热能,还可以通过热电联产、热解气化等方式,为电力生产、冶炼等行业提供支持。此外,生物质锅炉也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住宅供暖、热水供应等提供清洁能源。
做“双碳”战略的引领者
生物质,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对煤炭的替代性,被称为“绿色煤炭”,是真正的新能源,对践行国家“双碳”战略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高海华说,当从新闻上看到我国提出“双碳”战略目标那一刻,内心非常激动和自豪,随即召开职工大会,让大家认识到所从事行业的朝阳性和前瞻性。
在“双碳”战略方向的引领下,近年来,绿探集团以“和谐共赢、回报社会”为经营目标,在科技创新助推产品不断升级的同时,积极开发城乡终端应用市场,拓展延伸产业链。在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上,基本形成了从秸秆原料收集、运储、预处理到成型燃料生产、配送、应用的整个产业链模式。在装备研制、生物质燃料应用、生物质锅炉供热示范等方面,初步形成了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四位一体”、可复制推广的产业应用创新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与完善。同时,绿探集团和多个乡镇合作,收购农村大量农林废弃物,不仅解决了农村秸秆燃烧污染环境问题,而且把秸秆变废为宝,在增加农村收入的同时,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
事实已经证明,生物质锅炉与传统锅炉相比,使用成本更小。以绿探集团的客户——天耕农业为例,该公司每天需要60吨蒸汽量用于菌包杀菌消毒。绿探公司根据天耕农业的用能需求,投资135万元为其设计安装了一台数控生物质锅炉,每天用60吨蒸汽量,可节省成本1万余元,2023年全年355天运行,降低能源成本380余万元。此外,训达油脂及10余个省市的企业,也都与绿探集团开展合作。该公司的产品还走出国门,远销20余个国家和地区。
绿探集团展厅内,公司远景、近景目标清晰。高海华说,生物质能源及锅炉设备,有利于国家“双碳”战略的实现,同时还促进了再生资源的利用,自己将继续努力,将公司做大做强,让更多人、更多企业用上生物质产品,助推我国“双碳”目标早日实现。记者 袁冰洁 通讯员 焦文锋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