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尚学文向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作工作报告。报告客观全面总结了2023年全市法院工作,提出2024年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力履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
2023年,全市法院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锚定“三抓三创”工作目标,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93734件,审执结85625件,同比分别上升9.27%、3.45%。其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6305件,审执结5867件。
具体来说,在过去的一年中,全市法院牢固树立“对标市委要求、融入濮阳大局、服务人民群众”工作理念,把“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落实到司法办案全过程,全力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濮阳实践,并矢志不移满足群众高品质司法需求,用更有力量、更有是非、更有温度的司法回应群众期盼——
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惩各类刑事犯罪,审结一审刑事案件3515件,判处罪犯4847人。
坚决服务优化营商环境。认真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审结一审涉企案件18985件,法院牵头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走访制造业、新能源等企业150余家。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审结知识产权案件387件,助力高质量现代化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坚决助推法治政府建设。强化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审结一审行政及赔偿案件648件,审查行政非诉执行案件171件,保障济郑高铁建设、龙湖规划发展、城中村及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着力保障民生福祉。审结一审民事案件50328件,妥善处理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彩礼返还问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审结涉土地流转、农资造假、骗补骗保等案件213件,为2414名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3519万元。积极参与问题楼盘化解,深入贯彻未成年人保护“两法”,依托信息化创新拓展便民服务措施,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彰显司法人文关怀。
着力强化执行攻坚。扎实开展“豫剑执行”专项活动,加大涉民生、金融等9类案件执行力度,组织集中执行168次,全年执结案件27241件、到位金额19.38亿元。
着力深化司法公开。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责任制,开展送法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等活动285次,召开新闻发布会34场,公布典型案例508个,发布“濮法说法”微视频132期。创新开展“走进濮阳法院感受公平正义”司法公开活动,邀请58871人次旁听庭审5906场,将庭审现场打造成群众共享的法治课堂。
更加自觉接受监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纪检监察监督、审计监督、检察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加强和改进法院工作。
与此同时,全市法院积极更新司法理念,坚持“抓前端、治未病”“案结事了、政通人和”司法理念,主动融入诉源治理、更加注重实质解纷、持续优化审判管理,努力寻找矛盾纠纷妥善解决“最大公约数”,慎终如始维护高水平公平正义。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以开展主题教育、接受省委专项巡视为契机,通过抓实思想政治建设、基层党的建设、专业能力建设和廉洁法院建设,久久为功锻造高素质法院铁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3年,全市法院系统共有79个集体、92名个人受到市级以上表彰,4次在全省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2024年,全市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能动司法理念,抓牢提质增效主线,加快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具体来说要做好五项工作:一是坚持政治统领,以更强信念筑牢绝对忠诚。二是坚持能动司法,以更大作为服务发展大局。三是坚持人民至上,以更实举措践行为民宗旨。四是坚持科学管理,以更高标准促进提质增效。五是坚持自我革命,以更严要求锻造过硬队伍。记者 段利梅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