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专题栏目 > 公示作品目录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向未来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3-01 19:05:42   

《向未来》推荐表_01.jpg


作品文字稿:


向未来

本报记者 刘文华 张永生 张西恒 岳彩寒 通讯员 李红忠 范文勇

初夏的一天,记者再次赴范县王楼镇东张村走访。

从342国道拐上范莘公路,往北行驶2里路,即可看见迎立在村口的石碑。历经风雨洗礼,石碑上的“水韵康庄柳溪小镇”8个大字愈显遒劲,前两年还是树苗的柳林已成绿色屏障。柳溪水面阔大,荷叶田田,鱼翔浅底。有人在垂钓,有人在划船。假山石桥上,亭台楼榭间,走过一对对游客。虽然熟门熟路,但仍不断有惊喜。除了父老乡亲的笑容是熟悉的,记忆中的许多景象已焕然一新。

土里生金

东张村共108户461人,户主全部姓张,一村人如同一家人。这在记者走访过的大大小小的村庄里,还没有先例。王楼镇党委书记赵振说:“正因为一村人如同一家人,干部群众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拧,样样工作都跑在前头。今年,东张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市‘五星’党支部。”

“俺村不大,”省水利厅驻东张村第一书记李红斌接过话茬说,“但获得的荣誉可不少。除了县级、市级的,还拥有多个省级、国家级的‘金字招牌’,比如省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第一村、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省一村一品示范村,又比如全国文明村、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对了,俺村还有个全国劳动模范哩。”

全国劳模叫张存胜,在东张村当了36年的支书,德高望重。上次村“两委”换届,他主动退出竞选,把机会让给年轻人。他说,东张村的发展是一项长远的事,关系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子孙后代的福祉,只有薪火相传,新老接力,东张村才能永葆盎然生机。

虽然退下来了,但张存胜仍然闲不住。记者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油菜田里忙碌,着手腾茬整地等事宜。油菜田有六七百亩,成方连片,蔚为大观,让人一眼望不到边际。面积大是一回事,另一回事是,它是我市乃至我省流转最早的一片土地,30年前已统一种植,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这里且搁下不提,先说由县、镇牵头,连续举办了两届的油菜花节,就是在这里举行的,张存胜是组织者和发起人之一。油菜花的花期长、花香浓,大半个春天花如海、人如潮,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东张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村,带动本村和附近村庄的文旅事业蓬勃发展,餐饮、住宿、土特产品销售一片火爆,综合收入1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眼下花期已过,空气中还弥散着花香,而收获在即的油菜籽又将成为油菜花观赏价值以外的净利润、附加值。张存胜说,以前这片土地是麦稻轮作,现在由小麦改种油菜,好处多了去了。即使油菜棵也不可小觑,它们营养丰富,可就地粉碎还田,为接下来的稻子提供有机肥料。

“为什么要由小麦改种油菜呢?”张存胜自问自答着说,“这里面道道也多了去了。”

张存胜告诉记者,种庄稼得懂庄稼的习性,得因时因地制宜。在中原地区,特别是在黄河中下游的北中原地区,麦子生长期8个月,稻子生长期5个月,而一年只有12个月,麦稻轮作的话,中间有一个月的时间差。无论提前割麦子,还是提前割稻子,必有一方受影响,进而减产减质。民谚云,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这也是人们在还未收获的麦地里套种玉米、棉花等作物的根本原因。稻子不同于一般的作物,没法套种。要想保证稻子的产量和品质,必须给它足够的生长天数,光照和雨露,一样都不能少。经过不断地琢磨和试验,他成功蹚出水稻旱育直播的新路子,将稻种直接撒到大田里。前面收割机抢割麦子,后面播种机抢种稻子,不仅省去育秧插秧环节,最大限度地缩短了麦稻轮作的时间差,每亩地还可节约成本320元,节约用水量60%,实现增产增收。作为一种节能高效的新技术,旱育直播水稻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时,他又另辟蹊径,让油菜与水稻轮作。油菜抗草抗病抗虫能力强,比麦子成熟早,几乎不用人为干预时间差。一季油菜种下来,病虫害少了,土壤结构改良了,肥力也增强了。而且,油菜花节带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远远超出了冬小麦的收获。

“我们可不种普通水稻,”张存胜说,“而是种高低错落、色彩迥异的优质高效水稻,继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做大做强生态观光农业。三个月后恁再来看,会看到不同稻色组合的文字符号、动物模型,以及‘河南地图’和‘中国地图’……”

“老支书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王楼镇镇长李庆科赞叹说,“积攒了一肚子的种地经。但他又不同于一般的老庄稼把式,人家是土里刨食,他则在土里挖金哩。”

风过田野,金灿灿的油菜簇拥着金灿灿的阳光,卷起千重浪。

建设新村

张百吉,山东郓城张楼人,生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因儒学功底深厚,30岁时被选为教谕,后升任濮州(今濮城镇)训导。任职期间,他兴办学堂,著书立说,地方崇文重教之风日盛。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张百吉上书辞职。朝廷就近划拨500亩废弃军田供他养老,算是一次性退休俸禄。那儿坑多水深,杂草丛生,因作战挖筑的掩体等工事横七竖八,坏掉的枪刀剑戟锈成破铜烂铁,砖头瓦块堆积,断壁残垣密布,看哪哪都满目疮痍。但张百吉没有怨言,带领家眷来此围水垒堰、拓荒造田、起屋置庄,这片荒废多年的土地始有烟火气。村庄因姓得名,又因位居濮州偏东,故名东张。

以上是记者在东张村史馆看到的信息。

两年前,村史馆还不存在,如今也成为网红打卡的景点之一了。张姓族人在此繁衍生息400余年,打祖上就传下了披荆斩棘的拓荒精神和晴耕雨读的良好风尚。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大专以上学历的就有4人,平均年龄42岁。

从村史馆出来,远远看见一辆大巴驶进村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的二三十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慕名来参观学习,陪同记者走访的李红斌忙跑过去迎接。赤日炎炎,热风阵阵,汗水溻湿了他的衣衫。他是今年2月入驻东张村的,时间不长,但进入角色足够快,俨然可以当一个兼职导游了,介绍起东张村的历史沿革、发展进程、未来规划,以及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典型人物和事件,一桩桩一件件,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环境锻炼人,”李红斌深有感触地说,“这已是我接待的第17批远道而来的客人了,上个月还接待过内蒙古和海南岛的客人。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不断有大江南北的客人组团来学习观摩,既让我深以为豪,又倍感压力。前几任第一书记都给东张村乃至附近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我只有自我加压,迎头赶上,带领干部群众砥砺前行,力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东张村有南北2条主大街、东西4条主大街、7条南北通透的胡同,皆宽敞整洁、横平竖直,花草连片、树木掩映。街道两旁的院落,长宽均19米,多由明三暗五的上房或二层小楼、西配房、门廊、浴室等组成,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方方正正,整齐划一。院子里的一方天井不大,但无论晾衣物,还是晒粮食,乃至采光、通风、排水,空间正好够用。这没少让来自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客人叹为观止,啧啧称奇。

“说起来,”李红斌说,“这也是老支书的杰作。”

农村的土地,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耕地和宅基地。农民的矛盾,也主要由这两块土地引起,争墙角、抢地边的事时有发生。那还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事,老支书张存胜还是个毛头小伙子,刚当上新郎官儿。本来,张存胜高中毕业后是想去当兵的,但前任支书年龄大了,正在村里挑选合适的接班人。他发现张存胜这个小青年不错,有学识,有才干,就把他留下来,吸收到了村委会。他把支书重担交给张存胜的时候,张存胜刚满24岁,是十里八村最年轻的支书。

东张村处在黄河与金堤河之间,是法定的滞洪区,历史上洪涝灾害频仍。为躲避洪水,人们拼命垫高宅基,加高房子,街巷狭窄逼仄,七扭八歪。晴天还好,一到阴雨天,老墙老屋时有坍塌,街道受阻,一村泥泞。儿女多的人家,趁补墙修房机会扩展边界,而人口增长慢或负增长人家的院落却常年闲置,人均宅基地保有量严重失衡。因为改造难度大,改造起来伤筋动骨,渐成历史遗留问题,村容村貌愈发不忍目睹。张存胜年轻气盛,上任不久即把新村规划提上了议事日程。

新村规划图请人绘出来了,建设方案也拟好了,首当其冲的是穿街修路。但开了几次班子会,又开了几次群众大会,尽管没有不同意新村规划的,却没有一个主动提出拆毁房屋、出让祖传宅基的。“没人不同意就行。”在又一次群众大会上,张存胜说,“今天咱晚散会儿会,现场办公,现场把穿街修路这个事定了!”

然后,张存胜领着人来到十字街头,在村子的中心位置揳入一根木桩,又在木桩上揳入一根铁钉,拿出卷尺和绳子等工具说:“好了,咱就以这棵木桩为圆心,往东南西北各直行200米,穿街、修路、建胡同。谁家的房屋、墙头、树木碍事了,谁家在三天内拆除!”

结果也是巧,丈量来去,全村人家都或多或少地碍事,就张存胜一家“幸免于难”。这下大家炸锅了,七嘴八舌地说,这小子太不地道了,这不明明是挖好了坑让大家跳,拿一村人当猴耍吗?便都按兵不动,坐观其变,看看他如何给大家一个说法。张存胜的房子是新建的,是还没有度过蜜月期的新婚洞房,中规中矩,没像街坊邻居那样,左边多垒一个鸡窝,右边扩建一个猪圈,但这仍然存疑,不足以证明他事先没做功课。张存胜暗暗叫苦,纵使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索性也不多说了。

翌日黄昏,张存胜从田间下晌回来给媳妇说,丈母娘托人给他捎口信,娘家有事,让她连夜赶回去。媳妇不知真假,推起自行车就慌慌张张地走了。他这边招呼来几个有力气没处撒的半大孩子,搬出来床和桌椅等几件不多的家什,把绳子拴到大梁上,说了声“愣着干啥,使劲拉呀”,便率先发力,硬生生地把一座新房子给拉歪了。

房倒屋塌,轰隆作响。左邻右舍跑来一看,不由大眼瞪小眼,嘘声一片。不碍事的新房都扒了,大家知道这小子是动了真格的,至此没了讨价还价的余地,便各自回家,连夜拾缀房屋,腾挪东西。原定三天拆除的障碍物,两天半时间就拆得一干二净。

首战告捷,张存胜趁热打铁,沿街划分宅基地,户均361米。所以我们今天看到,虽已过去三四十年的时光,东张村的民居仍然整齐划一,舒适实用。可见用发展的眼光搞规划,即便小到一个村,也可以惠及当下,兼顾长远,让人们尽可腾出拆了建、建了拆的精气神,轻装务工,健步创业,心无旁骛发展经济,全力以赴增收致富。

流转土地

“一点不假,”东张村现任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存刚说,“就像前任第一书记给东张村带来的发展让红斌书记深以为豪又倍感压力一样,老支书留给我的大好局面,也让我备受鞭策和鼓舞。没说的,我也只有自我加压,迎头赶上,全力协助配合好红斌书记的工作,带领干部群众砥砺前行,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张存刚这些天在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学习,听说记者在蹲点采访,第二天晚上特意赶来。他是当初拉倒张存胜新房的半大孩子之一,见证并参与建设了东张村由脏、乱、差到美丽、文明、富裕的全过程。张存刚说,他就是在房子倒塌的瞬间突然长大起来的,于尘土飞扬中看清了一个舍小家为大家的邻家大哥形象,并坚定了跟着这个邻家大哥干的念头。“跟着他干,”张存刚笑呵呵地说,“比跟那帮有力气没处撒的伙伴们疯跑疯玩强多了,长本事,有奔头儿。”

张存刚告诉记者,解决了宅基地问题,张存胜马不停蹄,又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耕地上去。东张村流转土地那会儿,周围村庄还没这说法,他和张存胜只是先这么做了。

种地收入少,进城务工成为许多农民的不二选择。但是,穷家难舍,故土难离,仨瓜俩枣难弃。一到麦收麦种、秋收秋种的关口,大家会不约而同地赶回来抢收抢种,煞有介事,十万火急。这么做影响务工收入是一回事,另一回事是,粮食的收成不见得比往返路费多。还一个事实是,你能丢下城里的工作,城里的工作也能丢下你,等你心急火燎地赶回去,人家那儿可能早换人了,得再找活儿。到头来,累得够呛,忙得要死,试图两头兼顾,结果两头都顾不住,实在有点儿拎不清楚。

“因小失大,”张存胜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只是我们能看到的,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是看不到的,当务之急是把大家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等有啥风险不测出来,再吃啥后悔药都不好使了。”

事不宜迟。张存胜提出一个意见,把大家的地全部承揽过来,由村委会代为耕种。

不是一亩两亩,也不是十亩二十亩,而是全村的土地,义务耕种不现实,也不严肃,更不可持续,得有个“道道”,才能行稳致远。凡庄稼人都能算清一笔账,刨去成本,麦秋两季只能赚一季,满打满算一亩地能收入七八百元。这还是风调雨顺的年景,遇到灾害之年则可能歉收。但张存胜认为当干部就得敢于承担风险,并决定就高不就低,以每亩800元的价格租赁土地。

消息传开,群众欢欣鼓舞,干部却牢骚满腹。有人说,当干部不图名利也便罢了,哪能再反过来出苦力!还有人说,咱村这地,不沙就碱,不涝就旱,真能种出宝来,谁还出去打工?意见一时统一不起来。在一次村“两委”扩大会上,张存胜问大家,这个想法错不错?大方向对不对?大家都说想法不错,大方向也对,就是有点难。他说:“只要想法不错,大方向也对,难点怕什么?我先表态了,我带头给大家种地。”

结果会议冷场了,半天没人响应。

张存刚是替他父亲参加会议的,他父亲是群众代表。他见张存胜形单影只地站在那,有点下不来台,一时也顾不上多想,举起手说:“那把我也算一个吧,我跟着你种地。”

回到家里,张存刚遭母亲好一顿数落,嫌他少不更事,多嘴多舌。但话一出口,覆水难收,真要变卦,张存胜怕就更加孤立了。况且,他从内心里觉得张存胜这个邻家大哥是对的,也是靠得住的,倒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种人家的地,自然得先给人家钱,要不怎么能算解除人家的后顾之忧呢?那会儿,张存刚经济上还没有独立,知道争取母亲没戏,就软磨硬泡地做父亲的工作,好话说了一箩筐,总算拿到了2500块钱。这点钱远远不够,但他已经尽力了,慌忙去找张存胜,看看四下无人,才小偷似的小声说:“这钱的事,千万别叫俺娘知道了。”

张存胜感动得不行,又把钱塞回他兜里,大手一挥说:“好兄弟,不要你的钱,你只管跟着我干就行了。”

张存胜往银行贷款去了。

两个人由少到多,用三年时间转包了村里的大部分土地不说,还转包了邻村400亩土地。他们成了方圆百里的种植大户,从手提肩扛到实现机械化操作,从稻鸭共作到注册成立范县黄河生态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河南东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让全体村民不用动一锨一锄,就可以用土地入股分红。等土地流转作为土地改革的一种新趋势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的时候,东张村的农民已从土地上腾出手脚30年了。

2018年11月,农业农村部颁发首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共10本,东张村的证书编号为1000001,全省唯一,全国第一。

大众创业

30年间,东张村农民不用为宅基地分一点心,不用为责任田分一丝神,只管铆足了劲儿务工、经商、跑运输或承揽工程,拿张学义的话说,想不富裕都不行。

张学义是受益者之一。

张学义现任豫州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先前曾在广州、深圳等地从事服装销售、设计工作。2012年,他返乡创业,在东张村、王楼开发区、范县新区先后投资创办了三个服装厂。他们的主打产品是各式款样的羽绒服,远销欧美市场。三个厂为本村和附近村庄的留守妇女提供了百余个就业岗位,人均月收入3000元。

库房里车进车出,车间里员工不停地忙碌,生意一派兴隆。引领我们来此采访的村会计张文记说,另两个厂区同样火爆,订单多得忙不过来。疫情三年,很多行业受到冲击,就这儿照常生产,几无影响,靠的就是质量信誉,决不放一件残次品出厂。

问起返乡创业的缘起,张学义笑了:“你想啊,咱当初之所以能够无牵无挂地外出闯荡,还不是多亏村里提供了便利?村子是大家的,把东张建设成现代化强村,每个儿女都有份,不能光靠人家顶着扛着。咱在外面挣到钱了,理应回来添砖加瓦,尽一把力。”

“乡村出彩巧媳妇”王芳芳是另一个受益者。

王芳芳今年34岁,瘦俏,干练,走路带风,上次村“两委”换届选举时,高票当选村妇联主席。

王芳芳年轻,进入角色快,一上任就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好公婆”“好儿媳”“好妯娌”“好邻居”评比活动,建立健全了“十星文明户”动态管理机制。“十星文明户”标牌就挂在家家户户门前,一月一小评,一季一大评,一年一总评。评分出来,当场增星或去星。胜出的人家,可凭借积分去商场超市兑换洗衣液、米面或食用油。刚刚过去的母亲节,她组织志愿者,把村里70岁以上的老母亲集中到一起,包饺子,蒸蛋糕,擀长寿面。其乐融融中,为老人送去孝心和祝福。77岁的鲁松芝老人说:“没有比芳芳这孩子更知冷知热的了,比亲闺女还亲。俺活了一辈子,到老了才知道还有母亲节这么个洋节。”

乡风文明为本就花草连片的村子锦上添花,邻里守望相助蔚然成风。不过,这里侧重要说的,是她当选干部前,示范带动姐妹们干事创业的事。

嫁过来前,王芳芳也听说过东张村搞得好,但好到不用风吹日晒地去地里干活,不用为庄稼浇水、锄草、施肥、打药,却比自己种地还划算,仍然叫她有点喜出望外。对于一个勤劳能干的农家媳妇来说,没有比种地更占手的事了,至于照料公婆、伺候孩子,洗衣做饭、洒扫庭除,分分钟就能搞定,说着笑着就能搞定,如今不用一身汗一身泥地下地干活,剩下大把大把来之不易的好时光,总不能老是八卦、追剧、发呆、躺平,或天天玩手机吧?她丈夫在山东日照从事消防工作,收入高,根本不用她挣钱,但她就是闲不住,就琢磨着想找点事干。她发现村里不少留守妇女也都跟她一样“闲得慌”,便发动姐妹们干起一些团购零售的生意,服装、果蔬、箱包、食品、化妆品什么的,左手买右手卖,今天购明天售。商机来了,她还敢开着卡车去山东莱阳拉梨,去寿光进菜。车大,人瘦,外人只看得见一满车果蔬在风驰电掣地飞奔,就是看不见人,仿佛空车自己在跑一样。

空车当然不会自己跑,王芳芳牢牢地掌控着方向呢!

牢牢掌控着方向的王芳芳目的地明确,果然带领姐妹们奔出一片锦绣“钱”程,注册成立了一个大型超市:惠邻易购生活广场。

出东张村往南两三里路就是王楼开发区,惠邻易购生活广场就坐落在那里,上下两层,宽敞明亮,足有500平方米。商品涵盖五金、文具、服装、日用百货,品种齐全,琳琅满目。当初跟她一起打拼的姐妹,如今大多已成长为不同商品区的经理、店长、会计,人人忙而充实,幸福溢满眼角眉梢。二楼服装区的销售经理张彩丽是东张村的闺女,也是王芳芳的闺密,彼此无话不谈,知根知底。“俺芳芳婶子(村人之间按辈分称呼)说了,”她说,“以后还要去濮城、去范县开分店呢,带动更多姐妹就业。我得好好跟她学点本事,到时也好独当一面。”

“所谓岁月静好,”王芳芳笑着说,“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打拼。我们姐妹又不缺胳膊少腿的,一样能干事创业。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大家都尽心尽力,才能把村子建设得更和美、更宜居。”

仰望星空

李红斌住吃在老村室的一间房子里。虽然周末可以回家,但近期事情多,赶上张存刚在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学习,他放心不下村里,已一个多月没回过家了。“走,”他说,“我带大家见见张文玉老哥去。村里的事,他比谁知道得都多。”

张文玉住隔壁胡同,今年77岁,因小时候罹患脊髓灰质炎落下终生残疾。记者以前采访过他,这次见面,发现他比以前更乐观,也更健谈了。“我记得我给恁说过,”他笑呵呵地说,“我是俺村的见证人。今天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俺村的变化,我一清二楚。”

在张文玉的记忆里,过去黄河一发水,全村人就要撇家舍业地往上堤迁,根本没有安居乐业的概念。直到2015年,省水利厅开始结对帮扶东张村,这提心吊胆的日子才算结束。

张文玉告诉记者,到李红斌这儿,已是省水利厅派驻东张村的第五任第一书记。五任书记都是他的座上客,不光送吃的穿的,还送轮椅、空调、电视、太阳能热水器、全自动净水器,还改造修缮了他的屋子,为他落实了“两不愁三保障”等政策,为照顾他的弟弟张文献安排了公益岗位。他的生活一天天改善,心情也一天比一天好。

心情好起来的张文玉每天都早早地起来,把轮椅摇到街头,再摇到巷尾,眼看着一任任第一书记带领大伙儿硬化路面、安装路灯、植树造林、美化坑塘,接着引黄河水进村、建游船码头、架玻璃栈道,硬生生地把一个惧水村变成了一个涝能排、旱能灌的亲水村,改造出来一个比湖还大的柳溪,清清亮亮,有鱼有虾。

这些话听着耳熟,一回想他果然说过。正要问他有没有新的发现,他先记者提问之前转移了话题,扭头望向李红斌说:“李书记,下次咱学校开设网络直播课的时候,能不能叫我也去听一听、学一学?”

“好啊!”李红斌来兴致了,笑着蹲到他跟前说,“可是我想知道,文玉老哥你咋想的,当个见证人不是挺好的吗?”

“我以前啥都插不上手,”张文玉说,“也怕拖累大家,所以才要当见证人。现在听说有直播带货这营生,我就琢磨着我好好学学,看能不能也发挥点余光余热哩。”

张文玉弟弟张文献也在旁边,笑着插话说,他哥哥虽然残疾,但心灵手巧,年轻时是修理柴油抽水机的能手。即使现在,他的手表、半导体收音机有毛病了,也能自己拆卸着修好。李红斌乐了,一拍大腿站起来说:“好,难得文玉老哥还有这份心,我保证成全你!”

东张村东头有一所现代化设施水准高、功能齐全的农民技能培训学校,是省水利厅援建的脱贫攻坚项目。自2019年运营以来,学校即成为应征青年役前训练、民兵训练的主要场地,累计培训保洁、烹饪、电商、电焊、电子元件维修、特色种植养殖等技术学员5万人次,帮助数千名学员赴郑州、北京、广州等地就业。这些培训都是免费向当地群众开放的,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国土局,以及县残联等单位牵头组织生源。腿脚不便的残疾姑娘张琪琪说:“刚学会了网络直播,就赶上了基地招人,觉得自己太幸运了。”

张琪琪说的基地,全称范县残疾人电商直播示范基地,是一个以网上销售莲藕、山药、黄河生态有机大米等当地土特产品为主的电商平台,也是东张村新引进的一个项目,旨在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半个月前刚挂牌成立。李红斌说,眼下本村和附近村庄就剩下残疾人一个就业困难群体了,而防止群众因病、因残返贫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题中应有之义,一个都不能少,故村里充分利用闲置院落,搭建电商平台,汇聚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各方力量,共建宜业宜居宜游新东张。张文玉年纪大了,村里原本倒没考虑他,他既然提出来了,一定会想办法帮他学技术。基地已安置十多名员工,张琪琪是其中之一。此刻,她正与另一名叫张新新的残疾姑娘在推销山药挂面,自信乐观,声情并茂。一颦一笑间,直播间的粉丝数量蹭蹭上升,一张张订单飞奔眼底。

“眼下基地还处在试运营阶段,”李红斌说,“正与京东、阿里巴巴积极对接,预计三个月后可打开局面,届时可为更多残疾兄弟姐妹提供一个不出村就业、家门口挣钱的机会,帮助他们增收致富。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电商直播基地也必将擦亮东张村的窗口,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美统一。”

农民技能培训学校东北是星空岛,东南是特色小吃一条街,同为省水利厅援建的脱贫攻坚项目,每年各上缴村集体10万元。三个项目呈品字形坐落,互为犄角,周围水天一色,草木葳蕤。最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的,是星空岛。

星空岛由14座星空房组成,中间有2座大号房间,分别为太阳宫、月亮宫。其他房间呈扇面排列,以白羊座、金牛座、巨蟹座等12星座命名。房内设施齐全,洁净明亮,可智能控温、采光、通风,看着就叫人喜欢。负责整体运营的大丰文旅集团公司项目经理陈志鹏说,自今年春天运营以来,星空岛不仅深受年轻人追捧,网红争相打卡,也成为一些企事业单位搞团建活动和拓展训练的理想之地,前来咨询和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

作为新生事物,星空房不仅装点了美丽乡村,还让人想到更多。记者想起当初与前任驻村第一书记王海东彻夜长谈的情景,星空岛正是在他的任期内历经考察、反复筛选而立项筹建的。那会儿,星空岛还在纸上,还只是一本图文并茂的规划图,他却爱不释手,心驰神往地说:“随着现代生活越来越好,人们会更加注重精神追求,星空房可以契合、回应人们的这一诉求。周末陪爱人来度假,放松身心,或带着孩子一起来数星星,讲述嫦娥奔月或牛郎织女的故事,一定能引领乡村文旅新时尚……”

如今星空房一房难求,可不叫他说准了。记者此次赴东张村蹲点采访历时三天,李红斌、张存刚、陈志鹏等都说过让记者体验一下星空房。但直到采访结束,他们也没给腾出房间来。而这,又何尝不是记者希望看到的结果!

星光不负赶路人。记者期待并且愿意相信,下次走访东张村的时候,这里的父老乡亲又会创造更多奇迹、更多新生事物。




责任编辑: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