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专题栏目 > 公示作品目录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大漠找油人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3-01 18:15:27   

《大漠找油人》推荐表_01.jpg

作品文字稿:


《大漠找油人》

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1995年9月,我国第一条沙漠公路贯通,天堑变通途。随后,包括中原石油人在内的来自全国各地的钻井队伍齐聚这个叫古丝绸之路的地方,摆开新的战场,因为这里发现了石油。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原石油人就开始扎根新疆,迈开外闯市场的步伐。经过30多年的摸爬滚打,如今,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在新疆打井的钻井队伍已达31支。

位于沙漠腹地的顺北油气田,是中国石化在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的新发现,探明油气资源量达到17亿吨。2022年8月,中国石化命名顺北油气田为“深地一号”工程,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深地工程”命名的油气项目。中原钻井队伍自2015年11月在此承钻第一口油井以来,面对这里地质构造复杂,油藏超深、超高温、超高压等世界级钻井施工难题,挑选最优秀的钻井队伍和先进的钻井设备,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端牢能源饭碗”的殷切嘱托,在茫茫大漠里展开艰难的勘探跋涉。

为打造“深地一号”多项优质工程,中原石油工程公司西部工区从装备、技术、队伍等方面,不断加大对“深地工程”的钻井生产投入,先后升级改造6套9000米和8000米钻机,并对3套7000米钻机进行升级扩容,提高了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中原铁军的钻井速度和施工质量在众多参战队伍中,位居头把交椅,先后创出22个钻井施工高新指标,实现了由“打不成”到“打得深、打得快、打得准、打得稳”的跨越,为“地下珠峰”的油气直达地面架起了高速通道。

目前,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参与顺北油气田“深地工程”的钻井队伍已达8支,在众多参战单位中数量最多;已完成井深超过8000米的勘探开发井33口,相当于钻穿了近30座珠穆朗玛峰,其中打出日产“千吨井”10口,占顺北油气田“千吨井”总数的43%以上,是所有参战队伍中打超深井最多的单位,为中国石化在顺北油气田落实4个亿吨级油气区带、建成300万吨深层油气当量产能阵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塔克拉玛干沙漠夏季赤日炎炎,银沙刺眼,沙面最高温度达70~80摄氏度,到了冬季,这里的最低温度会降至零下20摄氏度以下。由于整个沙漠受西北和南北两个盛行风向的交叉影响,狂风卷起的沙尘暴十分频繁。中原石油人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发扬“铁军”精神,与天斗、与地斗,迎战一次次生理极限的挑战。

我们采访组从轮台基地出发,乘坐越野车,一路颠簸了8个小时,跑了500多公里,才赶到沙漠腹地的第一个钻井队。8支钻井队,每个井队的井场相距都在一两百公里,翻过一道沙梁,又是一道沙梁,放眼望去,永远是看不到尽头的黄沙。在随后的几天里,我们深入钻井井场、钻工营地,与钻井工人同吃、同住、谈工作感受、聊酸甜苦辣,时时被职工们背井离乡、扎根荒漠的精神所感动。练德龙、解旭飞、苗健 ,这些80后的井队领头人,都是“油二代”,为实现父辈未实现的理想,他们在沙漠中一干就是10年。

“只有荒凉的大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是我们在几个钻井队看到最多的一条励志铭。采访结束时,我们在沙漠的边缘地带,看到连绵起伏的沙丘间,顽强地生长着几棵胡杨树,这些胡杨,不正是那些奋战在大漠里的“中原石油铁军”的精神写照么。


首屏截图:


《大漠找油人》首屏截图.jpg


视频:



责任编辑: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