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3年专题栏目 > 争创五星支部 推进乡村振兴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党建+”绘出和美乡村新画卷
——南乐县寺庄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纪实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12-12 08:44:39   

近年来,南乐县寺庄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基层党组织为依托,探索“党建+”模式,不断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实现党建与实践深度融合、双向提升,扎实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建+产业发展”

探索集体经济多维路径

寺庄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抓住党建引领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引导各村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一条百花齐放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盘活村内闲置资源。该乡采取“盘活存量+市场开发”模式,鼓励各村积极开动脑筋、扬长避短,让“沉睡资产”再“生金”。目前,东寺庄村将整理出的闲置村室,用于开办服装加工车间;后郭村启用闲置小学,引进手工水饺生产线;郭徐村租用村民撂荒院落,发展鸵鸟养殖;邱辛店村利用国储林地,进行金蝉养殖,每年增加2万至8万元不等的集体经济收入。

提升土地租赁收益。为进一步规范农村资产资源管理,扎紧村集体“钱袋子”,该乡通过清理财务、盘点实物、归集资源入场交易等措施,全面摸底、核实、清查全乡的集体土地资源。目前,共清理核实8.32万亩资源性资产,推动14个行政村4000余亩土地在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牌发包成功,中标价亩均747.62元/年,实现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推动集体自主经营。因势利导,鼓励各村通过股份经济合作社吸引外来资金,探索“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稳步增收。邱辛店村和岳村集村启用闲置小学校舍,分别引进布草产品加工企业——云君纺织和伟云纺织,打造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酒店布草工艺之乡;古念村利用村内河塘入股,和南乐海鲜市场经营商合作,投入170余公斤螃蟹苗进行养殖,增收1.5万元。目前,全乡2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已逐步实现“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从弱到强”,年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18个,村组织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党建+平安建设”

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寺庄乡充分发挥党组织“轴心”作用,用好用活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问题不上交”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建设精细化网格。该乡以办好群众的难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为着力点,融合“党员联户、干部包片”“两代表一委员”机制,建设“网—格—片—点”4个层级精细化网格。全乡区域为1个“网”,24个村为24个“格”,村民小组为187个“片”,根据党员自身能力和群众意愿进行双向选择,择优选取45周岁以下的年轻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份子参与联户,在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等方面为1.3万户群众提供精准服务,以群众“微自治”疏通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

开展贴心式服务。该乡统筹以“巾帼”为代表的基层治理力量,创新成立25支“平安寺庄”巾帼志愿服务队,发挥妇女同志在家庭情感、邻里纠纷、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方面的亲近作用,推进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柔性化解。同时,调动全乡妇女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更多妇女积极参与村内事务,多渠道开展对空巢老人、弱势妇女、孤困儿童的帮扶活动,使妇联工作与普法宣传、困难救助、精神文明建设等啮合传动,切实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

抓实全方位宣传。该乡落实综治“1234+N”模式,聘请乡级法律顾问1人,组建5支法治宣传队,通过“线上村民微信群和调频FM107”+“线下人和寺庄融媒站”每日开展普法宣传,带动群众学法、守法;自主开展“平安寺庄·暖心行动”,常态化登门对未成年人、留守妇女等群体开展针对性宣传,逐户张贴“便民服务卡”,公布村级矛调员、乡司法人员、派出所民警及职能部门电话,全方位提供化解矛盾纠纷的途径,引导群众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今年以来,全乡共摸排矛盾纠纷案件142件,成功化解131件,建立台账追踪11件,化解率达92.2%。“有矛盾,先调解”已成为全乡群众解决矛盾、维护权益的首选。

“党建+文明乡风”

厚植和美乡村幸福底蕴

寺庄乡坚持抓党建促文明乡风建设,探索乡风德治新路径,将“人事和谐、民心共乐”的“人和寺庄”精神内涵不断延展。

全面完善和推广积分超市制度。为充分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引导群众在乡村治理中贡献力量,该乡通过广泛收集民意,将积分“激励”与群众“利益”相结合,出台《积分超市建设运行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参与集体活动、志愿服务、环境卫生整治、邻里互助等18个方面的正向加分内容和标准,村民可“以德积分、积分换物”,随时到积分超市兑换扫把、暖瓶、水盆等生活用品。目前,该方案已在邱辛店村、岳村集村试行,文明新风使邻里更和谐、家庭更和睦、村庄更美丽。

持续坚持和发扬孝老爱亲活动。该乡自古就有孝悌和睦、孝老敬亲的村风、家风、民风。将每月农历初六的“老人集体饺子宴”活动延续下来,带动形成岳村集村为80岁以上老人过集体生日、豆村元宵节送元宵等一批孝老民俗活动。同时,定期组织徐大修脚等志愿团队上门为孤寡、残疾老人开展修脚、义诊、理发等活动;依托农村饭店,建设古念村日间照料中心和王洪店村助餐服务点,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将“家庭成员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纳入村规民约,每年定期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最美家庭”等道德模范,并予以表彰。数年来,该乡未发生一起老人赡养纠纷案件,荣获河南省“老年友好型社区”称号,形成了孝老爱亲的社会风气。

不断丰富和增进精神文化生活。该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岳村集村、北渠头庄村文艺队配备舞龙、醒狮、锣鼓等器材,鼓励小北张社火、张浮邱村晚、前郭村目连戏表演等民俗艺术发展。广泛征集民俗老物件,再度提升民俗博物馆和“非遗文化”展厅藏品类别和层次,将近万件民间艺术品按照生产、生活、书籍、文玩等进行分类归纳整理,从不同侧面生动展示北方农村民俗文化。对“岳云鹏快乐老家”相声主题文旅游环线进行修复、提升,打造集淳朴民风、良好家风于一体的民俗文化圈,让各类孝老敬老典型、志愿服务品牌和文化活动遍地开花,为全乡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王凯凯 李欣欣




责任编辑:薛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