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范县白衣阁乡以“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为目标,以人为本创新工作举措,全面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狠抓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医疗救助、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等工作,基本形成了城乡联动、立体救助、协调一致、运作规范的社会救助体系。
全力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及特困人员供养
一是狠抓组织领导。该乡根据各级救助工作会议精神,及时组织全乡122名干部职工、234名村“两委”干部召开冬春困难群众救助工作部署会议,增强干部责任感、靠实工作任务、把握时间节点,以“狠抓落实、迅速到位、真见实效”为总目标,落实包管区领导主体责任和包村干部工作责任,形成分管领导带头抓、包村领导具体抓、村“两委”干部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将各项救助工作落实落细,全力保障冬春救助专项行动顺利开展。二是全面推进工作。按照“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要求,认真做好入户调查采集信息、表册审核把关和信息资料汇总工作,建立健全走访记录台账,确保对象精准、类别精准、应保尽保,严防漏保、错保等情况发生。三是及时开展宣传。一方面,通过LED屏播放标语、进村入户宣讲等方式,宣传低保逐退机制、特困人员供养等有关政策,及时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为开展好农村低保专项行动及促使符合特困人员供养条件的群众主动申请供养待遇营造良好氛围,确保将各项救助政策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联合乡民政、妇联等部门,开展“温暖冬春 全员有爱”“温暖关怀 爱满全乡”等爱心救助活动9场,不断通过“宣传+行动”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爱心救助中。截至2023年11月底,全乡共有农村低保对象585户880人、特困供养人员237户237人,当月发放保障金328104元。爱心救助活动开展以来,该乡累计向困难儿童、困难学子、困难家庭、贫困老人等捐助物资和资金超5万元。
全面落实自然灾害及临时救助
一是强化全乡群众防灾减灾知识普及。该乡坚持“预防为主,灾时有备,提高警惕,群防群治”的原则,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发布微信公众号7篇、微信链接50余条次,加强防灾知识普及,提高群众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救本领,切实保护群众的人身安全,减少由于灾害带来的财产损失。二是深入开展弱势群体入户摸底调查工作。乡民政所认真制订并及时报送各类表册,按要求写出有关报告、申请、通知等,认真做好全乡临时救助工作。对各村上报的困难户,逐村逐户逐人进行入户走访排查,全面掌握困难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居住情况,登记造册、认真核实,保证救灾救济工作准确到位。三是严格按照临时救助报批程序办理。简化程序,经个人申请、村委会调查、乡政府审批,及时为其进行审核。同时,建立完整的临时救助人员纸质档案和电子信息档案,实行一人一档、一事一档。2023年以来,该乡为67户生活困难家庭发放临时救助金59800元,为14户大病患者家庭发放临时救助金30870元。
全力以赴开展危房改造
一是全面排查,确保不漏一户。白衣阁乡成立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由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联合包户,进一步细化工作责任,每周对村内房屋进行排查,监测农村住房安全状况,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建立台账,将其中符合条件的纳入危房改造政策支持范围。二是加强管理,动态监督指导。健全危房改造“一户一档”台账,做到改造一户、销号一户,精准实施危房改造项目。及时准确地将每一户危房改造对象的家庭情况、房屋改造的进展情况录入农村危房改造信息系统,确保信息完整准确,有序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让农村群众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三是强化督导,确保质量达标。坚持将质量监管贯穿危房改造全过程,要求建设方以“早规划、强建设、严质量、保安全”为总目标,精细施工,保障施工安全。同时,联合住建、扶贫、民政等部门成立督查小组,定期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危房改造群众能早日入住“幸福新家”。2023年以来,该乡完成危房改造3户,申请危房改造资金4.7万元。
全心全意关注贫困助学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白衣阁乡召开2023年“金秋”助学工作推进会,组织全乡干部职工、各村党支部书记学习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精准吃透申报条件和流程,精准落实“金秋”助学各项工作。二是全面调查摸底。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媒介,广泛宣传范县“金秋”助学工作救助范围、救助程序等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救助政策的知晓率。同时,通过各村上报、实地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各村贫困大学生的家庭情况,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摸底排查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三是严格审核程序。根据“金秋”助学公益活动通知要求,各村严格对照标准,及时开展救助申请,乡政府联合民政所进村入户,对申报人员进行全面核查,确保把真正生活困难、符合救助条件的贫困大学生纳入救助范围。2023年,该乡通过“金秋”助学帮扶贫困大学生16人。
今后,白衣阁乡将抓好救助工作责任落实,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做好民政日常工作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促进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