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台前县孙口镇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争优,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固本强基,筑牢红色为民堡垒。该镇系统谋划,健全党组织有效运行保障体系,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阵地保障。一是深化组织建设。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以村“两委”届中履职分析为契机,找短板、求突破,将拟创“五星”“四星”支部的村与拟创“三星”支部的村结成互助组,通过联创联建,力争消除“二星”支部村,推动全镇“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通过述职测评、适岗研判,对村“两委”班子进行全面评估,发挥镇级党校培训功能,对村“两委”干部154人进行轮训,进一步厘清思路、提升本领、增强能力,锻造为民干事创业的“硬核”队伍。二是强化网格管理。将党员积分评定同“1+5+N”联户包片机制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聚焦中心工作,将包联责任“一竿子插到底”,形成“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全员在格”治理格局,打通乡村治理“神经末梢”。目前,全镇划分网格154个,配备网格长27人,结对帮带党员669人、困难群众1310户。三是优化服务效能。以党建为“圆心”,拓展服务“半径”,打造高标准、规范化的党群服务中心,实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下联通,一站通办”,切实提升服务效能。广泛吸纳“两委员一代表”、乡贤、退休干部等力量,借助党群服务中心,构建党建联建机制,通过资源共享、事务共商实现“群众事群众议”,打造多方联动、多元互补的乡村治理共同体。
提质增效,赋能金色富民产业。该镇完善“党支部+合作社+企业”运作模式,将党建引领组织力转化为产业发展生产力。一是资源扩圈。立足新城区商业优势,组织司庄村、王黑村、张塘坊村、高庄村等4个城中村成立礼贤片区,打破村与村之间的界限,集中发展电商、物流、租赁等优势产业,打造一体化商圈。依托将军渡红色文旅区、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刘桥现代农业示范园等资源,串联沿线村庄,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二是产业强链。依托孙口镇商会,为羽绒、化工等链上企业搭建沟通平台,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形成产业聚合优势。瞄准“两大一强”,完善《孙口镇全员招商奖励办法》,将工作任务分解压实到每个村党支部。党员干部利用各种节日、假期等在外人员返乡时机,主动上门对接,动员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目前,该镇累计收集招商线索137条,对接企业29家,谋划实施项目7个。三是联建富民。深入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村企联建”,孙码头村、张塘坊村等村分别同爱研科技、恒润石化、鹏达羽绒等企业建立“双绑”机制,村集体入股企业分红,村民入职企业增收,实现村、企、户“三向增益”,群众腰包更鼓、获得感更足。
涵养文明,厚植绿色惠民乡风。该镇以基层党建为引领,通过建强文明实践阵地,在提升群众精神面貌、培育社会文明风尚等方面呈现新局面、实现新突破。一是“一纸规定”推动移风易俗。采取“党组织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村民审议”模式,将红白喜事操办的标准和规则交给村民共商共议,通过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对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完善,把禁止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纳入其中,推动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抵制天价彩礼等社会新风尚。二是“一张榜单”晒出文明新貌。常态化开展“星级文明户”“乡村光荣榜”“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评选出先进榜样3000余人(户),发挥“五老”人员示范作用,实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标准,加快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三是“一项行动”建设美丽乡村。在全镇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充分发挥“双带双整”机制,通过党委“领跑”、党支部“带跑”、乡贤“助跑”,形成“党支部引领、乡贤带头、群众齐干”的局面。大力推行“五美庭院”评比活动,广泛宣传推进“一宅变四园”,带动群众转变观念、改变习惯,引导群众自觉拆除残垣断壁、种植绿色花果、保持院内门外干净整洁,自觉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来。王明星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