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今年以来,范县白衣阁乡以“五星”支部创建为目标,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契机,聚焦“生态宜居星”创建,对全乡39个行政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大清理、大整治、大提升”行动,扎实推动创建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的“生态宜居星”。
坚持责任划分,使环境整治和常态开展深度融合。一是队伍“实”。白衣阁乡成立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科级干部、管区书记任副组长,实行包村干部包村、村“两委”干部包片、公益岗人员包胡同、无职党员包户的“四包”制度,层层监督、自我查纠。二是机制“稳”。乡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乡督导组坚持问题导向,随机到村、随机入户,实行周排名、月总评督查机制;出台《白衣阁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管理办法》,持续维护环境卫生;实行24小时党员干部轮岗制,强化常态化巡查监管。三是台账“明”。各村快速发现农村环境遗留问题、棘手问题,及时建立专项整治台账,动态管理、明确时限、对账销号,对拆除残垣断壁、治理水体、集中清运秸秆等重点工作统筹调度,精细化推进。
良性循环发展,使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一体推进。白衣阁乡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整体提升”的原则,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坚定不移抓项目、兴产业、惠民生,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一是充分发挥土地规模化、集约化优势,发展惠丰农林红掌花卉种植4万平方米,有力助推周边产业融合发展,有效带动周边生态环境整体提升。二是重点打造以水果采摘、农家乐为主的城南休闲娱乐采摘园,种植杏、梨、桃等水果,园内散养家禽3种,在优化环境的同时,充分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大力推进范县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建设,打造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强力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大力实施城南路网建设工程,全乡城乡面貌显著改善,生态空间持续优化,宜居宜业宜游水平明显提升。
强化改厕提质,使环境整治和改善民生互促互进。一是强化组织推动。白衣阁乡及时成立农村卫生改厕工作推进组,建立由乡政府牵头,村“两委”、包村干部协同推进的工作模式,全面开展农村卫生改厕工作。二是落实改厕标准。以“真排查、真入户、全覆盖”为工作要求,按照卫生、经济、适用、环保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群众自愿,做到真整改、改到位,使农村环境面貌、农民生活条件实现“双提升”。三是强化宣传发动。运用“会创新、善引导、推进快”的工作方法,提倡“群众自主改、政府适当补”,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和改厕的积极性,让群众能接受、愿意改、主动改。
激发主体活力,使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相得益彰。一是强示范。白衣阁乡坚持班子成员靠前指挥、包村干部贴近一线、村“两委”干部现场统筹,党员、公益岗人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动群众,打扫维护好庭院、道路卫生;开展环境卫生“红黑榜”评选活动,以身边人、身边事带动农民转变观念。二是抓宣传。刷写墙体宣传标语500余条,发放宣传单1万份,村喇叭每日循环播放宣传语音,营造“人人参与环境整治、长效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平安美丽家园”的良好氛围。三是促活动。定期开展“最美庭院”“文明家庭”评选活动,选树一批模范典型进行表彰,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注重从娃娃抓起,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卫生宣传进校园”等活动29场,让环境改善与乡风文明相互滋养,激发建设美丽宜居家园的内生动力。
今年以来,白衣阁乡共发动党员群众2700余人次,出动挖掘机、三轮车等机械设备150余台,清理卫生死角、沟渠等740余处,清运秸秆及各类农村生活垃圾80余立方米;不断加快乡村建设提升,全面推广“一宅变四园”,评选“最美庭院”31个,新建及提升卫生厕所734户;持续开展乡驻地整治提升,对乡政府驻地主要道路及各村主要街巷补植柳树、龙柏、国槐等树木,提升全乡干道沿线绿化水平;以环城道路和城市水系为主线,在十字坡沟沿线栽种绿化树木6000余棵,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见实效、有长效。崔若琳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