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3年专题栏目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 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万人助万企”,濮阳交出优异答卷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5-22 08:14:26   

初夏时节,麦穗渐沉,花红柳绿,瓜果飘香,轻风中裹满收获的味道。

日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表扬“万人助万企”活动优秀集体的通报》,濮阳市获评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优秀省辖市,受到通报表扬。

自全省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以来,我市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万人助万企”活动安排,把“万人助万企”活动与制造业倍增行动相结合,打好“五个三”组合拳 ,交出了特色鲜明的“万人助万企”濮阳答卷。

多项数据勾勒经济上扬曲线——2023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全市制造业投资增速44.3%,居全省第1位;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增长39%,居全省第1位;前十期“三个一批”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均居全省第1位。

荣誉硕果俯拾仰取挂满枝头——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实现“三连优”,成功入选国家创新驱动示范市、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制造业倍增行动等3个事项获省政府集中督查通报表扬,市工信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河南省第五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开展三大行动  以企业获得感、满意度为“第一标尺”

对于企业而言,好的营商环境能让每一个稍纵即逝的商机迅速变成事业;对于城市而言,好的营商环境能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管理模式创新。我市聚焦企业发展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着力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以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第一标尺”。

开展企业问题动态清零行动。为畅通企业问题反映渠道、加快企业问题办理,我市设立企业问题反映直通电话,组织全市首席服务员、助企干部开展大走访活动,充分发挥要素保障、融资服务等4个服务功能组作用,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实行台账管理、办结销号。2023年,我市共解决企业困难问题405个,实现企业问题动态清零。对已办结问题,坚持深入企业开展办理结果回访,有效提升了企业满意度。

开展惠企政策进企业行动。编印发放惠企政策明白卡、落实指导手册等8600余册,举办惠企政策宣讲活动32余场次,通过“濮阳发布”“濮阳工信”等网络平台集中推送政策86条;建立惠企政策落实监督清单,狠抓35项政策落地见效,落实规上工业企业满负荷奖690万元,帮助企业获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2275万元;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优惠3.84亿元,加计抵减政策优惠1963.56万元,“六税两费”减免1.66亿元。

开展“四项对接”助力行动。全市工信系统发挥“万人助万企”活动牵头作用,分行业摸排企业需求,常态化开展“点对点”精准产销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达成产销意向金额64.81亿元;金融、人社、科技等部门分别举办多种形式的银企、用工、产学研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融资115.67亿元,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4.63亿元,达成就业意向7.08万人,集中解决了企业在融资、市场、用工、创新等方面的难题。

推进三大计划  优质企业梯级培育机制助企走好“每一步”

企业与营商环境,如同鱼之于水,活水方能养大鱼。

我市持续强化政策引领和培育扶持,落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奖励支持政策,推进大企业培育、中小企业成长和企业家能力提升三大计划,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发展格局。

推进大企业培育计划。遴选产业链“链主”企业、产业链关键节点企业67家,由31名市级领导分包联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研究企业发展问题,深入项目建设一线现场办公解决企业难题,育优做强产业链龙头企业。2023年,我市1家企业上榜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21家企业上榜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榜单,4家企业获评省级制造业头雁企业,5家企业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推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建立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库,296家培育企业全部纳入“万人助万企”分包企业名录,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兑现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奖励政策,帮助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国家、省奖补资金,引导中小企业专注细分市场、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2023年,我市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超过10%。

推进企业家能力提升计划。在全省率先通过立法的形式将11月1日确定为“濮阳企业家日”,连续4年举办“濮阳企业家日”庆祝大会,并对优秀企业家进行表彰,颁发“企业家贴心服务绿卡”,全方位营造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家创新、尊重企业家价值、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浓厚氛围。自主举办清华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班等培训活动,累计培训企业家超700人(次);组织55家企业负责人参加省中原领军型企业家等高端培训活动20余场次,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狠抓三项举措  链上发力赋能企业“千江万河”归大海

产业链、供应链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生命链”。我市聚焦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等6大产业集群,出台重点产业链培育工作方案,“一链一策”制订配套行动方案,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专班发力抓落实,链群要素保障持续增强。成立由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或市委常委任链长的产业链推进专班,分链制订“产业链、技术、装备、人才”四图谱和“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园区、重点短板、重点创新平台、重点事项”六清单,累计召开推进会、调度会议20次。总规模30亿元的濮阳新型材料产业投资基金、河南农开裕兴聚碳新材投资基金开始运营,新型化工基地公共管廊东部片区建设完成。

协同创新促融通,链群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各产业链专班积极推进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紧密合作,突破了一批新技术、研发了一批新产品。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链成功突破“高光纯聚合级L-乳酸”“聚乳酸合成”等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链“卡脖子”难题,培育了全国唯一一条完整的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产业链条;高端聚烯烃产业链君恒实业与长春应化所成功编制全球首套乙烯一步法制备高端聚烯烃材料工艺包;油气装备产业链石大石油设备与中国石油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在深海勘探工具、海洋工程智能装备等方面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实现陆上钻采设备向深海开采设备的转变。

精准招商见实效,链群短板加快补齐。各产业链专班依托“四图谱”,持续提高产业招商精度,累计开展招商对接活动251次。高端精细化工及电子化学品产业链发挥蔚林化工“盟会长”企业带动作用,招引义利新材料环保增塑剂等项目,相继集聚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现代家居产业链依托清丰县家居产业优势,先后招引邦泰家具、美松爱家等一批高档实木家具企业,现代家居产业集群势能不断增强。

坚持三个强化  奏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企业后劲提升“交响曲”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培育企业如同育苗,既要有政策、资金等发展要素的“灌溉”之功,还要有科研、人才等创新驱动的“水土”之利。

我市坚持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企业至上”的发展理念,强化新项目建设、现有企业技改提升、小微企业升规纳统,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强化技术改造优存量。围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入实施企业技术改造提升行动,建成投产项目79个。2023年,全市新增省级智能工厂(车间)5家,省级绿色工厂6家、省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家,德力西成功创建全省首家“零碳工厂”。

强化项目建设扩增量。持续开展“拼项目 促投资”攻坚行动,坚持督导、服务和帮办结合,组织助企干部、首席服务员深入攻坚项目现场,及时帮助项目单位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困难问题,全力推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达效,338个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三个一批”综合评价成绩持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强化企业入库增后劲。落实我市小微企业升规奖励支持政策,建立准规上企业清单、拟入库企业清单和易退库企业清单“三个清单”,市、县(区)统计、工信等部门入企开展“小升规”面对面辅导,实现市、县(区)两级靶向培育和联合帮扶,2023年新增入库工业企业108家。

聚焦三个重点 着力推进优势产业生态链向“新”向“高”

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产业壮大增添动力;优质的发展生态,凝聚更多更大的发展机遇。我市聚焦政企互动、诉求回应、改革创新三个重点,推动产业生态持续优化。

以“两会一员”为载体密切政企联系。成立全省首家企业营商环境促进会,吸纳53家产业链龙头企业、关键节点企业成为会员,搭建起了“监督”和“反馈”快速解决问题的政企交流通道。每季度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市委书记、市长同企业代表面对面交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就企业关切的问题进行答复回应,市委市政府督查局跟踪督办,推进落实。建立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选派营商环境观察员177名,组织营商环境观察员查问题、走流程、跟执法,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300余个,累计提出建议528条。

以“一中心一平台一专线”为依托回应企业诉求。在全省率先成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查办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35起,党纪政务处分20人。首创开通“互联网+营商环境+督查”投诉平台,加大投诉督办查处力度,有效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创新设置“12345营商环境”专线,对企业营商环境方面的问题形成办理工单,严格按照“13710”工作机制处理并回复。

以“三个行动”为抓手,大力推动营商环境系统性改革。开展“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建立工作台账,细化工作举措,明确任务清单,完成15个方面68项重点领域改革事项。推进开展“一县区一品牌、一指标一特色”专项行动,瞄准22个领域146项重点工作,在全市培育形成“一县区一品牌、一指标一经验”。开展“对标先进找差距、补齐短板促提升”行动,赴上海、深圳等地学习考察,运用“点题+选题”“领办+主办”“通报+激励”等手段,以“小切口”推动营商环境“大变革”,不动产登记“零跑腿”、水气暖报装“六零”服务、智能办税“零接触”等60余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全国领先。

乘风破浪搏沧海,飞鞭催马再启程。初夏的龙都大地,转型升级你追我赶,奋力攻坚步伐铿锵,力争上游激情迸发。2024年,我市将继续深入贯彻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大局的理念,开展专业服务进企业、“四项”对接县(区)行、政策落实攻坚行动、优质企业培育行动等活动,落实“一链一专班一研发机构四图谱六清单”,持续推动“万人助万企”活动走深走实,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的濮阳贡献。本报记者 张西恒 通讯员 胡月 杨俊俊




责任编辑:薛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