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春灌正当时。3月6日,清丰县古城乡临河村100亩连片种植的小麦,返青长势良好,正在进行集中灌溉。
“小田连成片,耕作更方便。大田支部管,增收促发展。”望着绿油油的麦苗,临河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君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王志君所说的“大田支部管”,是去年以来,古城乡借鉴商丘市睢县国仁乡村联合社成功经验,探索而出的富民强村新路径——“大田托管”。这是一个“村党支部+农户+村民小组+大田管家”四方联动、密切配合、利益绑定的新模式,更是一条以支部带托管、以托管促增收、以增收促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困惑:集体经济弱 产业兴旺难
古城乡地处清丰县西北,辖25个行政村,总人口4.1万人,耕地4.83万亩,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粮食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属于典型的传统农耕乡镇。该乡缺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三年税收收入勉强维持在1100余万元左右,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总量不过300余万元,且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土地发包、集体资产租赁。村集体经济增收缓慢,缺乏动力和发展后劲成了古城乡党委、乡政府的棘手难题。
近年来,虽然部分在外的成功乡贤人士有意回乡投资创业,但是缺乏工业用地成了阻碍乡域经济向工业转型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于是,古城乡党委、乡政府开始思考如何在已有耕地上创造更多的价值。特别是2022年9月,省政府印发的《河南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让乡党委书记夏振涛更加明晰了奋斗方向。
2023年4月,夏振涛带队赴商丘市睢县,就土地集中流转促村集体经济发展进行交流学习。随即,古城乡党委、乡政府举办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夏振涛以《土地托管,壮大集体经济的必由之路》为题,就“大田托管”的操作路径和管理方法进行全面解读,分析了为何实施土地托管经营服务、如何增加农户收入、怎么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等核心问题,让全体机关干部和村“两委”、监委会干部茅塞顿开。
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论坛,以王志君为代表的村干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要想村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只有向耕地“开刀”,“大田托管”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必由之路。
破题:大田搞托管 增收促发展
古城乡4.1万人中,约三分之一的人稳定外出务工就业,耕地只能交给亲戚耕种,或者以每亩600元至800元不等的年租金租给种植户。除此之外,早年实行的“分田到户”,将肥沃的千里良田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地块,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型农机具的使用。
粮食种植成本高、效率低、收益少,“好地块种不出好粮食”“忙忙碌碌一整年,白费力气不挣钱”的情况成为普遍现状。如何带领群众多种粮、种好粮,成为困惑王志君和村“两委”们多年的难题,也成了夏振涛推广“大田托管”模式的拦路虎。
为推广“大田托管”模式,壮大集体经济,古城乡党委、乡政府召开专题会议8次,夏振涛一线挂帅、全程跟踪、逐村深入,与党员群众、村民代表、种植户座谈交流,讲政策、解疑惑,算收入、作动员,详细剖析“1234”利益分配绑定机制,着力激发农户、党支部、村民小组、大田管家的积极性。古城乡党委、乡政府抽调专人成立工作专班,对村“两委”干部在土地托管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答疑解惑。12名科级干部下乡进村,带领村“两委”干部入户走访,全面掌握各村土地资源情况。召开乡、村土地集中流转论证会、动员会40 余次。邀请知名“三农”专家团队集中授课,精准核算“大田托管”模式下,每亩地的投入、收益、用工及风险,为各村党支部决策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
同时,为规范推进“大田托管”模式,古城乡党委、乡政府先后出台《古城乡“大田托管”指导方案》《古城乡重点工作奖惩办法》等指导性、奖励性文件,进一步激发全乡干部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去年3月,夏振涛带领党员、村民代表30余人赴睢县考察取经,现场对睢县成功案例“解剖麻雀”,与当地村“两委”干部、小组长、大田管家面对面交流,以期取得“真经”。
开路:党群一条心 乡村必振兴
夏振涛说,万事开头难,在实行“大田托管”模式中,要把握几个关键,确保始终保持党群一条心,助推乡村振兴。
三个“三分之一”精准划分。对常年在外工作、读书和定居的三分之一有地村民,动员其进行土地托管,帮助其拿到更高的收益;对村内三分之一有意愿自己种地的村民,通过前三分之一村民托管的土地,重新进行土地调配,让有愿意种地的村民土地更加集中连片;对村内三分之一可种地、也可不种地的摇摆村民,动员他们参与村集体土地托管,或成为帮助看护土地的大田管家,参与平时大田管理,自己种地的同时,拿到更多的收益。
四方“参与主体”密切配合。参与土地托管的农户,保底金额根据各村土地的实际情况上下浮动。以村集体为主体对村“两委”和党员、群众代表开展动员,形成引领带动效应。“大田托管”形成的收益,优先形成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用于村内公益开支和积累发展资金。村党支部书记从村“两委”、党员、群众代表中选择能力强、威望高、能干事、能奉献且认同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人员,加入村集体生产小组,不畏困难、服务群众。
所有“托管收入”科学分配。农户每亩保底收益800元,另外加400至500元分红;村集体每亩收益400至500元;村集体生产小组,每亩收益分两部分,劳动补贴每亩20元,分红收益每亩160元。大田管家,每亩收益也分两部分,劳动补贴每亩40元,分红收益每亩220元。
“按照乡土地综合情况,小麦产量在600公斤以上,玉米产量在1000公斤以上。产量在350到500公斤以内的部分,只对农户与村集体进行分红;产量超过500公斤的部分进行增产分红,按照一定比例对农户、集体、生产小组、大田管家进行二次分配。综合收益,如果村集体托管500亩土地,每年保守将有25万元的集体收益,从无到有,从有到20万元的突破,将是村庄发展建设最大的动力。”夏振涛表示。
“大田托管”模式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东佛店村、马庄村、临河村等率先将400亩土地在当年实现了集中托管。如今,全乡干部群众踌躇满志、信心满怀,虽难必行、虽远必至。这是村“两委”将重心回归村庄生产生活的良好开端,也是村集体经济扎实发展的起步与开始。
新的一年,全乡将持续探索“大田托管”模式,继续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全链条服务扩展,到2024年9月预计集中托管土地2500亩以上,进一步推动全乡农业生产技术集约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专业化,传统种植产业提质增效。本报记者 王莹 通讯员 贺敏彦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