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龙都,古城新韵!
酷暑七月,市委书记万正峰以“四不两直”方式来到市博物馆调研,逐级逐层查看楼层框架结构,详细了解文物保存保护情况,认真听取博物馆建设重点提案情况汇报,与政协委员、相关部门一起为沉寂多年的市博物馆“把脉问诊”。万正峰强调,“濮阳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要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让博物馆成为城市文化标杆和精神家园”。
调研后不久,相关部门出台《关于濮阳市博物馆改造提升和发展的方案》,市博物馆改造提升工作全面开启。这座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濮阳地标性建筑,将为拥有厚重的文博底蕴而再次焕发新的光彩!
参与调研的政协委员百感交集。三年来,市政协怀着推动濮阳文旅文创深度融合发展的深厚情怀和责任担当,针对市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发挥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持续推动市博物馆改造提升,终于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很荣幸在推动市博物馆建设中,政协人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市博物馆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早日改造提升完毕,早日让人们在博物馆中更好地感受中华龙都韵味,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市政协文史委原主任景力文的话,代表了全体政协人的心声。
建好城市“文化客厅”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客厅”,它于静默中诉说沧桑繁华,在方寸间一览千年。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濮阳承载着华夏起源、文明变迁、朝代更迭的厚重与辉煌。古代遗迹在这里星罗棋布,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有许多代表性历史遗存,有史可考、有物可证、有话可说,为我市发展博物馆事业、传承城市文脉提供了丰厚资源。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强市战略,于2020年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发展博物馆经济”,为全市博物馆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位于市城区开州路与黄河路交叉口的市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其前身是原安阳地区文管会办公室,1986年搬迁至濮阳,2011年正式对外开放。近年来,受制于消防条件、安防设施等限制,市博物馆不具备开馆条件,上万件文物藏品只能被安放在仓库中,广大群众对不能参观历史文物进而感受濮阳厚重的历史文化表示遗憾。更让人遗憾的是,在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河南考古百年百大考古项目”两项评选中,“中华第一龙”考古遗址均榜上无名,成为濮阳人心中抹不去的遗憾和伤痛。
2021年,市政协在深入调查了解、广泛听取意见、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站在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濮阳发展负责的高度,提出加快博物馆建设的政协方案,并持续跟踪关注。
这一关注,就是三年!
“报告有深度,有思路,有可操作性……”这是2021年市委主要领导,在市政协《关于加快博物馆建设 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上的批示。这份长达8000余字的报告,是由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历经半年时间,在对全市博物馆进行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基础上撰写的。报告从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品质提升、加强重点建设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多位市级领导的批示。
2022年,市政协再次将《关于加快博物馆建设的建议》列为重点提案,由市政协主席徐慧前牵头,明确责任、跟踪督办,持续推动博物馆建设。当年8月,市政协副主席邵希斌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市博物馆,对重点提案进行现场督办,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具体研究推进市博物馆建设有关事宜。
“2023年年初,市政协已将加快推进我市博物馆建设列为监督性协商议题,通过多种方式重点关注。”市政协文史委主任马洪涛告诉记者,事实上,为推动市博物馆改造提升,市政协做的远不止这些。调研报告、委员提案、大会发言、领导视察、社情民意……政协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十八般武艺”,在推动博物馆建设中几乎全部被用上了。以社情民意信息和提案为例,三年来,市政协收到的社情民意信息中,涉及市博物馆改造提升的有20余份;收到的提案中,有关博物馆建设方面的有30余件。
让博物馆“百花齐放”
在关注龙头博物馆发展的同时,市政协同样关注民间特色博物馆的发展。
“博物馆现有6000余件老物件,陈设着黄河流域不同时期的各种生活、农用、纺织等工具,这都是自己一点点搜集的。”在黄河民俗博物馆,馆长范发文自豪地向调研组展示馆藏物品,并道出了民间特色博物馆面临的维护成本高等现实问题。这引起了市政协对全市民间博物馆的关注。
广顺书院和广顺瓷板画博物馆坐落于范县文化产业园,主要呈现全国名家书法、绘画、摄影作品,以及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瓷板画藏品。2022年4月,市政协主席徐慧前带领调研组到这里调研,参观展厅藏品,聆听讲解,深入了解书院和博物馆在提升完善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政协调研组先后深入中原民间纺织文化博物馆、清丰王善朴艺术博物馆、东北庄杂技艺术博物馆、濮阳县孙健初故居纪念馆、南乐岳红昌民俗博物馆等,了解其运行情况。
“民间博物馆特色鲜明、藏品丰富,但存在起步晚、规模小、运行不规范、社会效益不够显著等问题。”去年6月,市政协专门形成《关于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建议》,以社情民意的方式报送市委、市政府,建议制定出台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建设的意见和办法,促进民间博物馆发展。
建议提交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作出批示,要求逐条研究落实。相关部门积极与市政协对接,特别将“关于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奖励政策”内容加入草拟的《关于扶持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奖励办法》。
“支持中原油田利用中原文化宫打造陈列馆,留下濮阳市因油而建的历史和中原石油人的记忆”“实施中小博物馆品质提升计划,大力支持民间收藏博物馆建设”。在《关于加快博物馆建设 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中,市政协就全市特色博物馆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
为促进建议落实,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行业专家多次与中原油田有关部门就项目选址、规划设计等内容沟通交流,并召开座谈会,对中原油田陈列馆建设方案提出意见建议;为强化跟踪监督,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深入华夏神木博物馆等项目建设现场,了解项目进度,开展民主监督,推动项目尽快落地见效。
而今,中原油田陈列馆、华夏神木博物馆已经建成并对外开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博物馆、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以及黄河民俗博物馆、中原民间纺织文化博物馆等各类特色博物馆依托资源优势,教育、收藏、展示功能日益完善,全市各类博物馆“百花齐放”,为游客打开更多了解和品味厚重濮阳文化的窗口。
推动濮阳文旅文创融合发展
博物馆一头连着文化,一头连着旅游,博物馆建设是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濮阳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拥有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范县旧址等纪念场馆,这些场馆生动展示了濮阳老区的光辉岁月和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2021年9月,市领导万正峰、徐慧前到清丰县单拐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调研。万正峰强调,要深入挖掘和用好红色旅游资源,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进濮阳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市政协始终围绕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和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进行调研。除了对博物馆建设持续关注外,2022年,市政协还对濮阳市文化重点项目建设进行调研,形成了《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促成了《濮阳市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
“2023年,市政协文史委的主要调研课题是关于非遗保护和传承。”马洪涛说,非遗保护和传承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希望通过对濮阳非遗保护现状和困境的调研,提出行之有效的意见建议。
“要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赋予黄河文化新的时代内容,进一步规划建设一批有特色的博物馆,从中感悟黄河流域的时代变迁,激发奋斗新时代的精神动力。”市政协委员何多丰在政协八届六次全会上发言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关于争取国家、省文保资金的建议》等10余份大会提案涉及文旅文创融合发展,部分提案被列为市级领导督办的重点提案,助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
为发挥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作用,市政协征编出版33万字的专题史料图书《黄河记忆》,编写濮阳黄河大事记,以清晰的脉络再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濮阳治黄史,讲述了精彩濮阳黄河故事。
濮阳是“中华第一龙”的故乡,西水坡是“中华第一龙”的发现地。政协提案《关于规划建设西水坡考古公园的建议》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博物馆是物化的历史,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代表,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体和支柱。”徐慧前表示,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博物馆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把加快博物馆建设作为突破口,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开拓资源优势,拓展市场空间,激活产业动能,做强做亮濮阳文化品牌,全力推动我市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袁冰洁 通讯员 魏文正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