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南乐县近德固乡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常学常新、真查真改、善思善用”,持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常学常新,品悟“真理味道”。该乡制作理论学习清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月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学习研讨,乡党委书记为全乡党员干部上党课,其他科级干部到分包村上党课,并指导基层党支部结合实际制订学习计划,实现科级干部领学、带学、促学。用好本地“红色资源”,分批组织全乡党员干部到濮阳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刘大风故居、刘大风纪念园、抗日四支队发源地纪念馆,聆听革命故事,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巧用党员联户制度,20名网格长、613名网格员常态化进行入户宣讲,积极发挥“传声筒”作用,“送教”“送学”上门。
真查真改,杜绝“遮丑心理”。该乡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措并举、多轮驱动,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成立“草墩连心队”,用“小草墩”搭建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群众的“连心桥”,通过与群众面对面说事议事,听民意、察民情。坚持边学习、边对照检视整改,制订检视整改清单,由班子成员牵头整改问题。针对村党支部书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台《近德固乡村党支部书记管理基金奖励办法》,设立村党支部书记管理基金,实行绩效管理,将工资的20%差别化发放,通过奖优罚劣,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打造“三支队伍”,抓好人居环境整治,擦亮乡村振兴底色。针对消防安全隐患,建立村级消防协管员队伍,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
善思善用,擎画“发展蓝图”。该乡紧抓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通过“小财政办大民生”,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先后修建乡道、村道120公里,维护路肩80公里,实现全乡道路村村相连;开展“老旧物品再利用,废砖烂瓦助振兴”活动,乡财政补贴资金420万元,建设游园、郊野公园45处,铺设胡同1400余条67万平方米,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成立村级德善互助合作社20个,全乡已有3.05万名群众入社,筹措互助金188万元,对全乡因病、因学、因灾等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发放救助金500元——5000元。目前,全乡共救助群众304户,发放救助金35.88万元,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载体,确保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落一人,让全乡群众在党的指引下凝聚得更紧。为解决农村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种植难题,创新实行“农户+村集体+专业种植合作社+职业农民”土地托管经营新模式,全乡累计托管土地1.05万亩,农户每亩每年最高分红1678元、最低分红1217元,实现农户、集体“双增收”,为南乐县建设全国知名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贡献了近德固力量。着力培植优势特色产业,初步形成北部蔬菜种植区、东部休闲农业区、中南部小麦良种繁育区、西部中药材特种种植区的农业发展格局,发展小麦良种繁育1万余亩,发展特色种植近3000亩,扶持建设了温吉七村、佛善村、李村、彭村、睢庄村等林果种植基地,善缘疃中药材种植基地,其中西吉七晚秋黄梨、李村麒麟西瓜、李庄叶菜等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下一步,近德固乡将以更高更严的要求,高标准落实好主题教育各项要求,深抓学习质效、发展成效、为民实效,以新气象、新作为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凝心聚力写好高质量发展的“奋斗文章”。(王彦强)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