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3月27日自市文广旅体局获悉,为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繁荣和城市形象提升,以文旅消费快速增长促第三产业发展,助力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强全市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我市近日决定开展“濮阳八景”评选工作,以小切口撬动大文旅。
为推进“濮阳八景”评选工作,我市专门制定《“濮阳八景”评选工作方案》。“濮阳八景”评选,旨在通过评选推动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塑造我市核心文旅品牌,形成区域联动机制,吸引外地机构和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消费,壮大我市文旅产业,加快我市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向黄河流域文旅文创融合强市转变。
积极荐景。按照统一安排和分期分批的要求,由各县区积极向市八景评选工作专班荐景,每次不得少于2个,全年不少于4次,荐景包装诗意名称、故事内容和短视频。所推荐景区景点,大多数游客停留时间不能少于2个小时。
积极建景。围绕荐景,积极建景,推动文旅项目的谋划、建设和包装。围绕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中华龙源地·世界杂技城”品牌体系,重点推进中华龙源景区、中华神木博物馆、保利国际大马戏剧院、龙山龙湖旅游度假区、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一园三馆”、黄河文化艺术中心等文旅项目建设;完成澶渊之盟博物馆、冀鲁豫边区纪念馆、仓颉文化博物馆、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等数字化提升项目建设;完成冀鲁豫边区颜村铺革命旧址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中共直南特委旧址展示馆及旧址修复、范县文化艺术中心、台前文化艺术馆等项目建设。围绕建景,积极培育文旅新业态,发展基于5G、元宇宙、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现代科学技术的体验式、沉浸式文旅项目。重点推动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班家小镇、大集古镇、龙源小镇、板桥古镇、中华神木博物馆、中华孝道文化园等由简单的观光游转为深度文化游、体验式观光和沉浸式驻足欣赏。
积极活景。重视区域联动布点,建立柔性合作发展平台,连线入面,与市内外景区景点实行联动。比如,同为建业投资的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与郑州电影小镇、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仓颉文化景区与安阳殷墟,构成双城双源景区,在较短时间内集聚人气,把美景做活。
以游客参与为主定景。以吸引游客人数、网上推介点击量、游客停留时间三项标准,对各县区所荐的景区景点进行筛选,最终评出“濮阳八景”。记者 袁冰洁
记者手记
八景评选,是中国文化的一项重要传统。历史上,不少城市曾评选过城市八景。濮阳也一样,明清时期就有著名的“开州八景”:御井甘泉、西湖秋水、洪阳积翠、长乐春容、龙湫烟雨、清河渔歌、东寺晓钟、楚台西照。此外,我市清丰县、台前县、范县等,也曾评选过各自的八景。
世易时移,当年的“开州八景”,有的依然是我市重要景点,有的则早已淹没于历史。如今的濮阳,踏着新时代鼓点,深化文旅文创融合,建设了更多既具有厚重历史又富于时代气息的景点。中华第一龙、仓颉陵、将军渡、东北庄杂技文化园区、濮上生态园区、濮水小镇……一个个新景点,让濮阳人有了更多休闲娱乐的去处,也让这座城市更美更厚重。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随着我国把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文旅融合已成为许多城市不约而同的选择。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濮阳有着厚重、丰富、独特的文旅资源。开展“濮阳八景”评选,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体验,恰逢其时,很有必要。相信通过此次评选,文旅融合一定能进一步深入,文旅产业一定能成为濮阳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进而提升濮阳城市形象。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