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3年专题栏目 > 老兵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吴相超:“兵支书”的双拥情怀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3-10-16 08:51:23   

在范县杨集乡东吴桥村,提起吴相超,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村民都说,没有他带头,村里不可能像现在这么好。

吴相超是一名80后,2003年入党,曾在部队服役8年,并连续获得优秀士兵称号,多次受到嘉奖。

2008年,吴相超从部队退役后,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在湖北武汉拥有年薪20万元、配有专车和住房的优渥工作。他把父母、爱人和孩子都接到武汉生活,可以说是家庭事业双丰收。照此发展下去,吴相超的人生将会迎来一个个高光时刻。

2020年,吴相超回老家探亲,看到村里的面貌、乡亲的生活水平没有多大提升,内心十分不安。他心想:“东吴桥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是一名党员和退役军人,我应该有所作为,让乡亲也过上好日子。”这时,他萌生了为家乡作贡献的想法。

天公作巧,这时适逢东吴桥村党支部换届,老支书找到吴相超,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相超,在村里干吧!乡亲要过上好日子,需要你这样有活力的年轻人。”老支书的话打动了吴相超,他决定放弃大城市舒适的生活,回村创业。他于当年12月参加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当选村支书。

吴相超从村“两委”开始抓起,创办小院大讲堂,带头讲课,提高村干部政治觉悟、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他要求村干部做到“三禁三做”,即禁吃群众的、禁拿群众的、禁喝群众的,做政策宣传员、做致富领航员、做群众服务员。

班子建起来,吴相超开始着手改善村容村貌。村里道路泥泞不堪,他多方联系寻求支援,铺设排水管道,让村里道路变得平整通畅;村里800余亩水稻灌溉困难,他多次对接农业部门,争取项目资金支援,为村里打了4眼机井;村民晚上出行不便,他自费安装路灯;村民休闲娱乐缺少场地,他筹集款项建文化广场,建设了篮球场地,安装了健身器材,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吴相超干的一件件实事,让东吴桥村从一个软弱涣散村变成范县的基层党建红旗村。

“乡亲的生活好不好,关键看腰包鼓不鼓。”吴相超说。东吴桥村临近黄河,村里一直保留着黄河水自流灌溉种植水稻的传统,种出的大米晶莹剔透、颗粒饱满,这让吴相超找到了产业发展的路子。

他瞄准无公害农产品广阔市场,2022年3月,他与濮阳市女企业家协会合作,开展手拉手爱心助农活动,为村集体增加年收入25万元,成功打造“范县东梁湖传统手工大米”品牌,为“范县大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添彩。他多方引进饰品加工项目,安置50余名劳动力,实现本村就业、增收致富。

吴相超作为一名“兵支书”,在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时,还十分热心公益。他成立相超慈善爱心基金,为特困学生、留守儿童捐款捐物累计30余万元;联系爱心组织,资助村里的4名特困优秀学生,为他们发放助学金。每年冬至,他自费购置蔬菜和肉,在村室广场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举办饺子宴。

村里的一户英烈子女家庭和一名伤残退役军人,吴相超更是百般照顾,每年逢春节、中秋节等团圆节日,吴相超都会带上慰问品前去探望。

2023年,我市成立了拥军优属协会,吴相超受邀担任副会长。吴相超告诉记者,再有10多天范县的水稻就要收割了,他准备动员协会人员,组成志愿服务队,帮助附近村庄优抚对象收割水稻,让优抚对象感受到更多关怀。

在谈到我市即将迎来全国双拥模范城验收时,吴相超表示,会坚定地支持全国模范城创建工作,发扬部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立足本职,为群众排忧解难,让群众腰包鼓起来、过上好日子,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当好“排头兵”,为濮阳创建双拥模范城增光添彩。本报记者 岳彩寒




责任编辑:薛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