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早晨6时,濮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盐业执法队员王树林带着米面油奶等慰问品出发了。他当天的行程非常紧凑,足迹遍布全市,要赶在中秋节前看望12户13位英烈父母,为他们送上中秋节的问候和祝福。晚6时,结束慰问的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坐在沙发上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而这,只是王树林35年来照顾英烈父母、支持双拥工作的生动注脚。
王树林38年前参军入伍,半年后随部队走上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火线入党并荣立战功,战场上一句“活着的要孝敬牺牲战友父母”的约定,他用了一辈子去兑现。
1988年,王树林从部队退伍,被安置在濮阳县副食品公司当营业员。工作之余,他常常回忆起部队上的人和事。每当打开昔日写下的战地日记,翻阅保存下来的各种战时资料物品,王树林的眼睛就一次次湿润。王树林决定:“我不能让烈士的父母流泪,我要替烈士的父母尽孝。”这也成了王树林一生无怨无悔的责任与担当。
从退伍那年起,王树林就一直坚持照顾战友张双军烈士的母亲,从最早的定时探望到后来的事无巨细,从一开始的一只烧鸡、一瓶罐头,到如今每年几千元的帮助,把烈士母亲当成自己的母亲,王树林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诺千金”。
经济条件好转后,王树林又先后访遍濮阳县籍在越战中牺牲的20个烈属家庭,每年春节都会把健在的烈士父母探视一遍,给每位老人送去1000元现金和部分礼品。天长日久,王树林与这些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烈士父母有困难也都找他帮忙。
2016年清明节,王树林顶着压力,自费2万余元,带领8个烈士家庭的25位烈属去中越边境,为牺牲的濮阳籍烈士扫墓。王培顺烈士的父亲、82岁的王长荣在扫墓后说:“没有树林,我到死也看不了儿子一眼。”
烈士王增印的姐姐在外地,听说这件事后慕名找到王树林,要跟他去南疆扫墓,王树林帮她做到了。此后,“有事找树林”成了烈属的共识。
王树林不只帮着健在的英烈父母做事,在英烈父母百年之时也叫上家人和战友,挂起挽幛,带上花圈,在烈士父母的灵前以此寄托哀思。
多年来,王树林照顾英烈父母的同时,还搜集了解烈士事迹,为他们树碑立传,写下《假如牺牲的是我》《英雄母亲,拥军楷模》等一些纪念烈士的文章,发表在报刊上。他还以从老山战场上带回的近百件实物为基础,经过悉心搜集越战的其他文物,开设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藏品展览馆。展览馆现存各种对越自卫反击战文物400余件,其中有他所在团打仗时的电话记录本、党中央关于对越作战的通知原始文件等珍贵文物,是全国藏品最多的民间对越自卫反击战藏品展览馆。
在定点展示的同时,王树林每年把这些藏品在濮阳烈士陵园、“八一”军事活动日、新生开学时流动布展,宣传英烈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更多人投身双拥工作。
王树林用数十年的努力,展现出一个老兵的双拥情怀。他用自己的所作所为告诉牺牲的战友:祖国没有忘记他们,人民没有忘记他们,历史也不会忘记他们。
王树林以情着墨、用心做事,他的事迹得到了社会的称赞和认可,他的故事飞出濮阳、传遍神州大地。他先后获得濮阳市道德模范、濮阳市最美退伍军人称号。2015年4月28日,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有人赞誉王树林为英雄。王树林说:“我不是英雄,英雄是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我只是与英雄一起战斗的见证人,是英雄故事的讲述人,是英雄精神的传承人。”记者 岳彩寒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