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家国情怀,清正家风薪火相传,这说的就是温轩普。他2019年被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个人,并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1年11月28日,温轩普家庭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妇联授予“全国最美家庭”。前不久,温轩普被评为我市“最美退役军人”。
“我一直喜欢一首诗,元代王冕的《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温轩普的女儿温俊莉很喜欢用这首诗来形容他们家的家风。
温俊莉真诚地说:“父亲17岁参军报国,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并在十几次战斗中冲锋陷阵、杀敌立功,为夺取战斗胜利作出了贡献,成为战斗英雄,为我们下一代做出了榜样。父亲始终不忘军人的初心,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他转业到地方后更是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和军人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多次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个人,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3次。多年来,父亲每次看到那些军功章还会落泪,因为他多次提到的营长和很多叔叔都永远留在了祖国西南边疆,他们没有机会看到我们伟大祖国今天的强大与复兴。这些红色基因的传承,不仅从小奠定了我的革命理想和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而且逐渐演变成家风。”
温轩普其人
温轩普,1963年1月生于河南省内黄县陆村乡温邢堌村,中央党校本科学历。他1980年11月参军,1985年2月入党。
温轩普的前半生履历可谓相当精彩:1980年11月至1982年8月,原济南军区炮兵十二师十五团指挥连战士;1982年9月至1984年7月,长沙炮兵学校学员;1984年7月至1986年11月,任陆军第67集团军第199师炮兵团榴弹炮二营部侦察排排长;1985年1月至1986年6月,参加老山防御作战;1986年12月至1993年2月,任炮兵团三连连长;1993年3月至1996年10月,任炮兵团司令部侦察股股长;1996年11月至1999年2月,任我市市区人武部参谋;1999年3月至2002年2月,任我市市区人武部军事科科长;2002年3月至2004年11月,任濮阳县人武部副部长;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任政协濮阳县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常委;2004年11月至2021年12月,先后担任市财政局机关党委副书记、四级调研员、工会副主席。
红色家风薪火相传
温轩普出生在一个相对觉悟高的农民家庭,他的祖父识文断字,青年时代受新文化、新思想影响,投身教育救国事业,乡间奔走宣传马列主义,见识兵祸匪患,痛惜民命轻于草芥。抗战时期,温邢堌是根据地中心,他的祖父总是尽全力支援八路军抗日,要人出人,要钱出钱,要粮出粮。当时,温家和亲朋年轻后辈有10余人参加革命。温轩普青少年时期是听着他的祖父、父亲和老党员讲述着革命故事长大的,并一直被这种精神感动着、鼓舞着。1980年,他的父亲对他说:“人一辈子总要做点什么。部队是个大熔炉,到部队好好去锻炼自己吧!”1980年11月,温轩普报名参军,在军队艰苦环境中这一干就是25年,淬炼出实干担当的优秀品质。他在军队这个革命大熔炉中坚定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仰和追求。1985年,他参加老山防御作战,在十几次战斗中冲锋陷阵并荣立一等功。
2004年转业,温轩普被安排在市财政局机关党委。虽然按资历他可以选择少干或不干工作,但是他说:“奉献,就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我不能让自己闲下来!”他在工作中始终坚守“四不”底线:凡是领导安排的工作不拒、凡是接下来的任务不怕、凡是不该讲的条件不讲,凡是不该吃的饭不吃。他将单位党建工作和文明创建工作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市财政局党建工作全市考核第一,温轩普个人也被市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并记文明城市创建三等功1次。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种子在温家生根发芽。如今,温家“踏踏实实干事”的好家风也传递到了第四代。他的女儿温俊莉是我市第五人民医院会计,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她履职尽责,从未退缩。工作6年来,她用勤恳敬业赢得单位同事赞赏,多次被市卫健委、市第五人民医院评为优秀工作者。
温俊莉说:“党风指引家风,带进工作、融入生活,才能够让自己实现人生价值,这份好家风我一定会传承下去。”记者 关咏梅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