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该如何发力?6月28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世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作为要素保障部门,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踔厉奋发、埋头苦干,以资源要素保障为重点,以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为切入点,把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和促进制造业倍增行动紧密结合起来,全力破解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规划冲突、用地困难等瓶颈问题,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自然资源动能。
精准统筹,保障资源支撑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认真落实稳经济促增长规划用地若干政策措施,研究出台了规划用地十项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十二项措施,通过用地预申请、降低竞买保证金比例、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公建设施不计容等一系列惠企政策,实现稳地价、稳市场、稳预期。坚持“项目为王”,主动服务“三个一批”项目,全力保障济郑高铁省界段、濮聊高速、日濮洛原油管道、鄂安沧输气管线等省市重点项目用地。开展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行动,加大低效闲置用地盘活力度,促进土地“存量”转化为经济“增量”,累计盘活土地2.5万亩。
破立并举,激发改革创新力。不断推动规划和要素配置机制再造,完成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市土地资产管理委员会向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的改革过渡,完善章程、提高审批效率。统筹推进社会投资项目行政审批改革,制订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工作实施意见、工程建设项目联合测绘实施方案、土地供应控制技术指标清单制实施细则、工程规划批后监管细则等,优化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多审合一”和“多证合一”,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合同合并办理,推进行政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
服务发展,提升助企保障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体干部职工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推出“技术交底会”工作机制,通过各项技术上的明确交底和对口业务科室的服务答疑,实现有效监管、保证工程品质,前置监管内容、降低执法成本,强化全周期服务,变项目单位“申请办证”为主动服务“上门送证”。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承诺制”。通过提升土地“熟化度”、“用地清单制”、承诺审批服务、容缺办理等一系列制度举措,审批时限由18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实现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交地即交证”。累计实施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50宗3581亩,为企业节约投资成本超2.2亿元。本报记者 袁冰洁 通讯员 王丽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