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发展首先得有愿望、有想法,如果连想都不愿想、不敢想,你说那还发展个啥?”前不久,开发区新习镇后河村的二十多名党员代表应邀开了个“诸葛亮会”,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同学在开场白中说,春节前后他和卢晓勇博士聊了不少乡村振兴的事,很受启发,咱村以后该咋发展,请大家再都想想办法、出出点子。
卢晓勇博士是中原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从小在后河村长大。今年寒假期间,卢博士回老家小住,短短几天的耳闻目睹让他感到,虽说后河村靠种菜早已吃穿不愁,收入水平在全镇数一数二,但还有些不如意的地方:例如环境卫生,主要受青茄棵等难以处置的生产废弃物的影响,几乎每次检查都倒数第一,镇里和区里都很头疼,后河人脸上也很没光;更重要的是,在他看来,后河还有不小的发展潜力有待挖掘和释放。
卢博士主动找到村干部说,现在国家搞乡村振兴,咱后河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只要想办法把政策利用好、把优势发挥出来,咱村一定会发展得更好,一定会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番话说到了村干部的心坎上,于是大家一起学习有关政策,借鉴外地经验,结合后河实际,深入分析到底有哪些优势可做文章。几天下来,村干部对后河发展的“想法”,写满了整整五页稿纸。
在当天的“诸葛亮会”上,张同学代表村两委班子向大家介绍了这些“想法”。基本思路是,发挥蔬菜种植专业村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做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三篇文章。比如在“农业强”方面,在进一步完善水、电、路基础设施的同时,积极打造优质蔬菜品牌,推进“产供销”一条龙,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或招商引资等,扩建市场,新建冷库,发展物流业和蔬菜深加工产业。在“农村美”方面,设法彻底解决海量生产废弃物污染环境的问题,加快村里雨污水管道建设和街道路面整修,绿化美化,安装路灯;更长远更宏大的“想法”是,以引黄入冀观光路等为依托,兴建奇果采摘旅游区。
大概因为准备不足,“诸葛亮们”在讨论发言时并不踊跃,但三言两语中仍能明显感到对“想法”的认可,还有对后河的自豪和期盼:“咱村种菜都三十多年了,以前菜都能卖到俄罗斯,现在大棚还有1500多个,种菜绝对还是很赚钱的”“后河地处蔬菜产区中心,咱的市场比王助的那个早得多,咱村又有三条交通要道包夹,离大广高速出口和内黄高铁站很近,建市场、物流园、特色小镇,肯定都中”“茄子棵掩埋不中,粉碎也不中,只要想办法总能把问题解决了,再把污水管道修好,咱村里里外外保准都利利亮亮的”……
“想法”好是好,怎样才能兑现呢?卢晓勇和村干部们的观点不谋而合:要想发展就不能没有“想法”,也不能只有“想法”,还得有办法,不仅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更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敢闯敢试、实打实地去干。周源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