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大政方针,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自觉扛牢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重任,当好经济发展参谋助手,为濮阳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贡献发改力量。”11月13日,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马世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项目为王”,强力扩大有效投资。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滚动实施“三个一批”,确保全年完成投资120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做好项目谋划储备,确保重大项目动态保持在在建项目的3倍以上,“四新”、“两能”、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谋划数量和投资占比均在35%以上;密切跟踪国家资金投向,加强汇报对接,精准谋划、包装和申报项目,积极争取更多资金支持。
提质赋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破冰发展未来产业方面,开展未来产业全图谱式分析研究,以“两能”产业为突破,高标准建设河南(濮阳)氢能装备产业园,开工建设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业园,推动“两能”产业加速发展。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方面,加快盛通聚源特种聚合物、盛禾化工节能环保系统设备制造、市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建成迈奇化学新材料产业园、天顺风电全产业链等项目,推动“四新”产业规模倍增。在高位嫁接传统产业方面,实施中汇新能源高纯苯、臣涛精密机械等项目,持续推动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家居、羽绒及服饰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激发活力,加快建设创新濮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成河南省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创新平台项目,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创新平台扩量提质。提升龙都智慧岛软硬件设施,加快构建“空间+孵化+基金+服务+生态”双创服务链条;统筹布局全市智慧岛建设,推广智慧岛标准化模式,指导示范区、华龙区梯次申报,完善多层次创新载体。
厚植优势,打造豫东北门户枢纽城市。围绕打造交通物流枢纽,建成济郑高铁,争取将安濮菏徐铁路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建成辉鄄高速,推进阳新高速二期黄河特大桥等关键节点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和“九横七纵”干线公路网;加快建设五大物流基地和一批重大物流园区。围绕打造华北能源枢纽,建成文24储气库、文23储气库二期工程和濮阳——鹤壁输气管道、中原储气库群东部气源管道,开工建设日濮洛管道濮阳站——丰利石化原油管道;加快仓颉500千伏变电站迁建、工业园区2×45万千瓦天然气调峰发电机组等项目建设进度。围绕打造北方水利枢纽,实施引黄入冀补淀输水总干渠、渠村灌区桑村干渠配套提升等工程,提高跨区域引水调水能力。
节能降碳,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重点实施黄河湿地保护与修复、金堤河流域生态治理等工程,提升黄河、金堤河、马颊河等湿地公园品质。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围绕发展绿色能源、壮大绿色产业、推动节能降碳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人民至上,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制订2023年重点民生实事工作台账,强力推进重点民生实事落实。做好滩区迁建“后半篇文章”,保障搬迁群众安居乐业。加快建设濮阳医专校园基础设施提升、濮阳医专附属医院、市体育运动学校综合训练馆等项目,大力发展教育、卫生、养老等各项社会事业。密切关注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动态,切实维护天然气、供热价格稳定。记者 樊欣欣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