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濮阳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十年。面对国内外日益复杂的严峻考验,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突出资源枯竭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主题,同心戮力,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结构持续优化、面貌焕然一新的转型之路,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评价中连续2年获优秀等次。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两个翻番。全市经济总量接连跨越1000亿、1500亿台阶,由2012年的826.7亿元提升到2021年的1771.54亿元,在全省排名由第15位提升至第14位;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7%,超过全国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2021年增速居全省第3位;人均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22695元提高至2021年的47131元,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均实现翻番。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增,由2012年的10801元提高至2021年的24747元,年均增长9.6%,远高于生产总值增速,与经济总量同步实现翻番。
二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转型升级成果凸显。传统产业蝶变升级,新型化工基地建设提速提质,盛通聚源聚碳酸酯等一批重大转型项目相继投产,千亿级化工产业集群实力大幅跃升;以新能源装备为引领的装备制造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食品加工产业形成“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现代家居产业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培育的50个接续替代产业集群之一;羽绒及服饰加工产业成为全国六大羽绒产业基地之一。“四新”产业抢滩占先,瞄准绿色涂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等六大领域,推动传统产业向产业链终端、价值链高端延伸,打造的千亿级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被纳入全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两能”产业破冰布局,成立氢能产业联盟,成功举办2022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濮阳)峰会;加快推广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全市医疗机构打造应用场景,扎实推进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业园建设。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厚疆、中原石化能源等一批大型物流园落地建设,恒丰购物公园、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建成运营,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商企业入驻濮阳。粮食连年丰产增收,粮食种植面积持续超过610万亩,总产量连续13年稳定在50亿斤以上,4大农业产业化集群产值达到136.7亿元。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组建科学技术研究院,建成各类研发机构306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增加至5个。
三是城乡品质加快提升,区域发展更趋协调。新型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34.82%提高到2021年的51.01%,年均提高1.8个百分点。中心城区框架不断拉大,建成中心城区面积129.8平方公里、人口96.35万,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基本建成,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一个山叠翠屏、水映绿岸、路环绿带的大美濮阳呼之欲出。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蝉联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被誉为“中原绿洲”“人居佳境”。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21万亩,被评为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市;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考核居全省第一方阵,建成一批“四美乡村”“魅力村镇”;县域经济规模壮大,县域生产总值占全市的60.3%,濮阳县成功创建全省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
四是坚持固本强基提升,基础支撑更加坚实。枢纽、产业和城市协调发展,省际区域中心地位凸显。济郑高铁濮郑段通车运营,濮阳进入“高铁时代”。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32公里,路网密度为5.5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省4.2公里/百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及环城高速网初步形成。文23一期、卫11、文13西储气库试注投产,中原储气库群总库容超百亿立方米,鄂安沧濮阳支干线、榆济线、中开线等多条国家、省骨干天然气管道在濮阳互联互通,天然气储配中心地位进一步增强;国家“十四五”首条千万吨级输油管道—日濮洛原油管道建成投用。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建成通水,实现一泓清水送雄安;全市人民喝上丹江水,农村供水“四化”实现市域全覆盖。信息支撑逐步增强,累计建成5G基站3218个,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城区及乡镇、农村热点区域全覆盖。
五是坚持精准破解难题,三大攻坚成效显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3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63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1.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黄河滩区居民迁建18个安置区全部建成,10.3万群众喜获新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湿地保护率稳定在64%以上,油田盐碱化土地治理率达99%。天更蓝,PM2.5、PM10、优良天数“两降一增”,2021年全市优良天数达237天。水更碧,8个国(省)控考核断面全部达到考核要求,3个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III类,取水水质达标率100%。土更净,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受污染耕地安全率均实现100%。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效落实,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六是民生改善成效卓著,发展成果惠及全民。连年实施十项重点民生实事,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濮阳在全国率先实现丹江水全域覆盖,农村地区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化。健康濮阳取得巨大进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创成5所三甲医院。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本科)揭牌成立,新设立濮阳科技职业学院、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濮阳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3所大专院校,高等教育“一本三专”格局初步形成。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连续多年保持在80%左右,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张晓燕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