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38岁,很巧,这个年龄可以分成两个19年。19岁那年我外出读书离开濮阳,如今离开濮阳正好19年了。这两个19年在我的印象里有很大的不同,前一个19年叫稳定,后一个19年叫巨变。19岁之前我有一个出生记忆起就很稳定的家庭,有爷爷奶奶、父母、我和我弟弟一家六口。19岁以后,爷爷奶奶相继离世,母亲也已故去,我在外地安家,弟弟结婚生子,爸爸也有续弦再组家庭。在我离开濮阳的19年里,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家乡,无时无刻不关注着这里发生的一切,我每天扒拉着卫星地图,看着家乡每一处的变化。看着这里又修了一条路,那里又建了一片房。只是变化太快,快到有时候我自己也不认识。
这19年,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记得小时候出村还没有水泥路,一到下雨天路上的泥能没了脚踝,就看到路上有扛着自行车的人,人骑车变成了车骑人。现在水泥路铺到了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了汽车。小时候家家都用烧柴的大锅灶,我还记得爷爷去村南林子里背柴禾的情景,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天然气。那时候,我家院子里有口压水井,经常会有邻居来我家打水。现在村里通上了自来水,家家户户喝上了丹江水。小时候每次浇地都很让人头疼,天还不亮就开拖拉机下田,又是扎水泵,又是灌引水,一通操作大中午能浇上地就不错了。现在,只要带一张卡下田,一刷卡就出水了,昨天给我爸打电话,他正在田里一个人就把地浇了。小时候家里用一季麦子的钱买了风扇、电视,我爷爷看不惯这洋玩意,说费电,非的用耙子砸了不可。现在家家空调、电脑、手机,网上购物,电子支付。这19年来,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可是想都不敢想。
这19年,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是在老城读完了小学和中学,在老城生活的19年感觉特别漫长,在我小时候这里一切好像都静止了,没有一起变化,19年里这里没有盖一座新房,没有新辟一条道路,上厕所也是犄角旮旯的旱厕。变化是从我离开濮阳那年开始的,首先是城南坑坑洼洼的两车道重修了,那次我回家特意数了,10车道,很宽。小时候,老城没有小区的概念,到处是家属院,全都是一排排的瓦房,现在一片一片的改造,一个又一个高层小区拔地而起。城南的金堤河,原来的黑臭水没有了,变成了国家湿地公园,草长莺飞、候鸟成群。原来过河只有一个两车道的窄桥,现在龙桥、凤桥、工业路桥,进城不知道方便了多少,新修的路绿化漂亮的都赶上公园了。有一年,我回到老家,从新南环路进城,竟然迷路了,往前走看到龙碑才知道原来这条路通到了这里。这19年来,濮阳老城从一个大乡镇变成了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居民生活品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的是想都不敢想。
这19年,城市交通发生了巨大变化。还在上初中那会,我和同学跑去看轨道上停着的火车,想象着铁轨的尽头该是怎样的一个地方。19岁那年,我要去外地上大学,那时濮阳有大火车站、小火车站,却没有一趟客运货车。父母借了亲戚家的车送我,那时也还没有高速,颠簸一路走省道把我送到了学校。再后来去南方定居,每次都是火车做到附近的城市再转长途大巴回濮阳,用来转车的城市很多,郑州、鹤壁、开封、商丘、菏泽、台前都去过,真的是围着濮阳转圈圈。有一年春节回家过年,刚生完老二,老婆也刚出月子,从台前下火车又转汽车,背大娃,抱老二,又要扛行李,真的是一辈子也忘不了。2016年瓦日铁路通第一趟客运,我还特意买了一张票留念,虽然没有去坐车。我老婆还我,我只能说她不理解我。后来听到修济郑高铁的消息,甭提有多高兴了,从此关于“郑济高铁”贴吧,每天刷帖上百遍,看着她从第一根桩、第一片梁、第一根轨,直到建成。我一个朋友负责高铁建设,过不了几天就问他进度,搞得他也不耐烦了。他说我操那闲心干嘛?这哪能是操闲心呢?盼星星,盼月亮,濮阳东站高铁站马上要开通了,19年了啊。终于盼来了。
我是个怀旧的人,2010年那年因为结婚老家盖了新房,我曾数次梦见新房的样子,直到结婚的前一晚,我回到老家看到新屋,后面再也不梦了。我知道老家村子的北头要修一座桥,我也数次梦到新桥的样子,直到我回濮阳特意从桥上走过,就再也不梦了。随着爷爷奶奶和母亲的过世,我和弟弟各自成家,我原来生活的六口之家已经崩析,新的四口之家已经建立。如今我领着老婆和两个孩子生活在外地,但仍旧挡不住我对原生家庭的怀念,那里曾经有我共苦的母亲。今年是母亲去世的第四年,我很想她。今年是我离开濮阳的第19年,我很想他。我想我的前半生的努力是为了离开,那我后半生的努力是为了回来。因为我的根在那里,母亲和濮阳都是生我养我的根,这里有不用捏着嗓子的普通话,只有敞开嗓子的乡音。我总觉得濮阳有一种特别气味,别的地方没有,一回到这里,这种气味就铺面而来,一呼一吸都顺畅很多,特别治愈。看着濮阳在我离开这19年里的巨变,打心眼里感到欣喜。我盼着她好,越来越好,这种感情,我想每一个离家的游子都懂。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