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年专题栏目 > 金堤•“喜看家乡新变化”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老人春秋 老人世界 老年世界
远去的水缸

作者:李焕军  文章来源:濮阳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4-28 16:38:41   

退休后,回老家了却思乡的情怀。在整理家里的物品时,看到了卫生间门后的大水缸和两只小水桶。睹物思情,让我思绪万千,这水缸和小水桶深深刻我的脑海里。

我出生在豫北一个偏僻的农村,上个世纪60年代,水缸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存水器。我家的水缸是陶制的,上下小,中间大,圆鼓鼓的肚子,能装近十桶水。父亲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他要经常外出干活,怕出门后家里缺水吃,专门买了这个大的水缸,这个大水缸能储存很多水,吃上一周没有问题。这个水缸是他去鹤壁拉煤时,顺带捎回来的。我家吃水一直是父亲担,父亲外出打工几日,走之前总要把水缸挑的满满的。几天后回来,家里的水也快吃完了。父亲从离家500多米的一个井里去打水,井很深,有十几米,打水时用一头带着挂钩的绳子挂着水桶,先将水桶放到水面上,来回晃绳子,等空水桶摆倒水桶灌满,拔上来挑回家,倒进水缸里。

冬天的时候,井台上会结厚厚的冰,滑得很,站在上面打水非常危险,父亲就拿上一个麻袋,铺在井台边上,防止滑倒。那时可没有暖冬之说,家里更没有暖气、电暖器、空调,冬天特别冷,尽管用破棉被把水缸围上,上面的盖子上也盖着棉被,等做饭时,水缸里还是结冰,舀出来的水带着冰碴子。特别是三九四九极寒时,水缸里的水都冻透了,根本舀不出水来。

我11岁时,父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要到外省的一个建桥工地去打工,找村里的木匠给我做了两个小水桶,还有一个用槐木做的扁担。父亲对我说:孩子,今后家里吃水要靠你了。父亲给我制作了井绳,在井绳绑铁钩子的上方给系了一段麻绳,让我去井里打水时,把水桶的把手系住,这样打水时水桶就不会掉进井里。那几天,父亲天天去担水,让我挑起小水桶,跟他一起去。他教我怎么打水,怎么担水。我用井绳把水桶放进井里,水桶在水上飘着,打不进水。父亲给我示范如何用打水,只见他把井绳来来回回摇几下,水桶就沉在水里,一桶水打满了。我连续试过几次后,掌握了打水要领。打上两小水桶水,拿过扁担,放在肩膀中间,蹲下站起来挑起水桶,摇摇晃晃几步后,还没有走下井台,便摔倒了,水桶滚下井台。我怕父亲责备我没用,很是害怕。父亲不但没有责备,还心疼地安慰我:挑的太多,还是先挑半桶吧。我看父亲眼睛红红的,他硬着心肠,让我再次打水,把水均匀分到两个桶里,再让我去担,这次成功地挑到了家里。就学会担水,父亲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后来我自己到水井里打水,大人看到我来挑水都要帮我把水打好,帮我放上肩膀,叮嘱我小心,慢慢走,看清路。冬天去挑水,母亲总要陪着我,井台上结冰,生怕我有闪失。

我要上初中了,学校规定要住宿,不能再挑水了。父亲托人在乡拖拉机站,找来两个废钢套,找人焊接,造出压水机头。随着一下一上按压,水哗哗地流出来。这样就不用再去井里打水了。不过冬天,用压水机压水,也很费事。冬天压水机冻住了,要用热水冲好长时间才能冲开,摁住压水机的手柄,不断上下晃荡,才能把水压出来。

后来,大队按上了压力罐,铺上水管线,家家户户吃水方便对了,不过是按时供水,错过时间就没有水了。

后来乡里统筹,为我们村连接上自来水管道,水管接进厨房、厕所、洗澡间,一按水闸门,水便哗哗地往外流,方便生活。至此,村民彻底告别打水、压水的时代。水缸已没有用了,我提出要遗弃时,母亲不同意,她用这个水缸用来腌制咸菜,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咸菜以退出我家餐桌。一年回家过年,我看水缸占了厨房很大的位置,再次提出遗弃,母亲说我不会过日子,我只好依她。母亲让我把水缸移到卫生间,随即母亲就开始利用它了,她把洗衣水倒进水缸存起来,然后用水缸里的脏水去冲坐便器,节约了水。

我的孩子长大后,嫌水缸在厕所占空间,说每月水费也用不了多少钱,要把水缸扔掉,母亲不依,还教育孩子,自小要养成节约的习惯,节省一分是一分,你爸挣钱容易吗?工作没做通,孩子还被上了教育课。后来,电视经常出现环保的新闻,再说淘汰水缸的事,母亲就用环保来说事,至此我和孩子就不在说扔水缸的事,好让母亲继续她的环保吧。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