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年专题栏目 > 2022濮阳两会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坚定不移推动濮阳高质量发展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2-19 09:39:18   

计划报告摘要

2月18日,受市政府委托,市发展改革委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市八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2021年,我市创造了哪些历史成就?2022年,我市将如何发展、办成哪些大事要事?大家一起来看看。

■ 2021年执行情况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超出预期的风险挑战,全市上下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聚焦资源枯竭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市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呈现稳中趋快、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十四五”迈好了第一步、见到了新气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771.54亿元。粮食总产量57.95亿斤,连续12年稳定在50亿斤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居全省第4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自4月份起实现V型反转,全年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22.6亿元、增长10%,居全省第6位。外贸出口快速增长,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115.9亿元,增长32.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746.6元,增长9.6%,居全省第1位。

2

动能转换步伐加快

在全省率先成立省辖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科技创新“四梁八柱”体系初步建成。新增创新龙头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5家。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1家,认定首批市级中试基地4家。50项科技成果登记录入国家科技成果库,3项成果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实施“十大工业重点工程”、“三大改造”项目,制定新兴产业“四个清单”,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成效居全国第4位,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3

基础能力显著提升

郑济高铁郑州至濮阳段全线贯通、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安阳经濮阳、菏泽至徐州铁路,衡水经濮阳至信阳潢川铁路纳入省“十四五”规划。荣获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市域创建示范城市。中原储气库群库容气量超百亿立方米,中部地区天然气储配中心地位进一步凸显。全市传输光缆突破7万公里,千兆光纤用户数达到52.82万户,建成千兆全光网城市。

4

城乡融合深入推进

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逐渐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5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下放各开发区经济管理权限183项,承接省下放经济管理权限181项。2013项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可办、随身即办,我市被确定为全省政务服务改革综合试点市。发出全国首张“一码集成”营业执照。为市场主体减税降费6.9亿元。新签约、开工、投产亿元以上招商项目208个、138个、93个;新引进500强企业和上市公司投资项目17个,新设外商投资企业9家。

6

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碳达峰碳中和有序开展。

7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重点民生实事较好完成。全年民生支出288.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4%,居全省第2位。10件26项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就业和社会保障能力逐渐加强。城镇新增就业6.63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08万人,返乡下乡创业2.75万人。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8

发展和安全有效统筹

常态化疫情防控有效应对。防汛救灾扎实有力。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

■ 2022年主要任务

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聚焦资源枯竭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9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

扩内需强实体,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突出“项目为王”鲜明导向,激发市场消费潜力,精准支持实体经济做优做强,筑牢经济发展根基。

2

抓产业促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以“工业项目攻坚年”为抓手,组建产业联盟,突出“一链一策、梯度培育、分类推进”,强化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互促,不断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3

重创新增动力,加快建设创新濮阳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平台、企业、人才、生态等关键环节,吸引集聚、高效配置创新资源,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建枢纽强支撑,不断厚植发展优势

4

立足打造豫东北门户枢纽城市,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5

强中心稳县域,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中心带动、整体联动,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县域经济“成高原”,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稳粮食促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6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三农”工作全面提质增效。

7

推改革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纵深推进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以体制机制创新构筑发展优势、激发市场活力;以高水平开放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内生动力。

强保护优生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8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为统领,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9

保基本兜底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文字整理/记者 段利梅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