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1年专题栏目 > 奋进2021•走基层看龙都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百年风华百村行|鹿斗村:英雄故里展新颜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1-07-23 07:38:29   

1627002197(1).png

谢台臣故居一角。

位于金堤河畔的开发区新习镇鹿斗村,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村庄,史书上有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外出避难路过此地的记载。相传,在很久以前,村东的金堤上有两只鹿因打斗而亡,善良的村民们俱棺修冢,厚葬两鹿,改村名为鹿斗村,并以此为鉴,劝导子孙崇尚礼仪,偃武修文。但让鹿斗村最引以为傲的还是该村曾走出了革命教育家——谢台臣。

谢台臣,名丕阁,字台臣,清末秀才,直隶高等师范毕业,直隶省议员。1923年,为改革直南旧教育和培养新型的师资人才,他辞去了省议员,奉命到大名创建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并任校长。建校伊始,他以“五四”运动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参考中外教育名家论著,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作为学”的教育方针,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直南地区开辟了一个新文化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1927年谢台臣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提出“为革命培养人才”的教育方针。他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讲授历史课,聘请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来校任教,讲授马列主义课程,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把大名七师办成了向直南各地输送革命人才的摇篮。谢台臣也由激进的民主主义教育家,成为革命教育家,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起被誉为“南陶北谢”。

“光说俺村,就有40多人在新中国成立前投身了革命事业,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啊!”曾担任鹿斗村党支部书记、今年64岁的老党员谢秀放深有感触地表示。

在谢台臣的影响和带动下,鹿斗村对教育事业极为推崇和重视。现如今,该村60岁以上的老人基本上都是高中毕业,每家都培养出至少一名大学生,被周边村庄赞誉为“鹿斗、鹿斗,教育不斗”。

可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光辉革命传统和教育情怀的村庄,却由于缺少主导产业支撑长期止步不前,一直在穷窝窝里打转转,与她的“英雄故里”身份极不相符。

“英雄的老家不能给英雄抹黑。我们支部一班人都商量好了,哪怕自个脱掉一层皮,也要把村庄发展搞上去。”鹿斗村党支部副书记谢世太的这席话,说出了全村群众的心声。

依托新习镇传统菜区的种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围绕鹿斗村名的由来,重点考察发展梅花鹿养殖产业,探索观光旅游农业新路径……一个个锦囊妙计被提出并付诸实践,村民的收入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作为英雄故里,鹿斗村的发展状况,始终牵动着开发区党工委、新习镇党委领导人的心。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开发区党工委决定深度挖掘、全面提升和充分利用谢台臣故居红色资源,打造富有本地特色、富有思想内涵的红色教育品牌和线路。

不长的时间,一个以谢台臣生平事迹为主线,通过图文展板、实物陈列、情景再现等多种展陈方式,全景展示其光辉革命生涯的谢台臣故居重新在鹿斗村绽放,激励着该村的群众不断奋斗向前。

与此同时,开发区党工委、新习镇党委还以此为契机,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鹿斗村的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实现“鸟枪换炮”,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

好政策带来好前景。现如今,到鹿斗村谢台臣故居参观学习、接受红色教育的党员干部群众络绎不绝,鹿斗村的名气也越来越响。谢世太表示,他们将依托该村的红色资源和大学生众多的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和电商产业,让群众的生活更加红火起来。记者 王金勇 通讯员 施民法 宋丽娟 文/图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