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1年专题栏目 > 奋进2021•走基层看龙都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百年风华百村行|古寺郎村“拔”萝卜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1-07-08 07:37:52   

1625707735(1).png

胡萝卜喜获丰收,孩子们喜笑颜开。(资料图片)

仲夏时节,走进紧邻卫河的南乐县元村镇古寺郎村,一幅幅以胡萝卜为主题并且富有层次感的墙体画,给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让人啧啧称赞。

“不光画得好,俺村的胡萝卜种得更好!”古寺郎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永江自豪地表示。

王永江的底气,来自古寺郎村胡萝卜种植的硬实力。据介绍,古寺郎村自宋朝起就开始种植胡萝卜,并且上千年来未和其他品种杂交,在当地素有“百尺的白菜、什固的葱,古寺郎的胡萝卜顶着缨”的美誉。

“我们这儿地势平坦,土壤有机质转化快、通透性好,种出来的萝卜品相好、口感脆,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还走出国门支援朝鲜哩。”说起古寺郎胡萝卜走俏的原因,王永江打开了话匣子。据他介绍,古寺郎胡萝卜还有三大“独门绝技”:一是遇水落色,古寺郎胡萝卜切丝切片后水洗,水被染红,胡萝卜丝盛盘后先是红色稍褪色,不一会则变得更红;二是沾米黏汤,古寺郎胡萝卜做米饭,温锅时下胡萝卜丁,胡萝卜丁沾米黏汤;三是肉烂它不烂,古寺郎胡萝卜与肉同锅炖煮,肉都炖烂了,胡萝卜还不烂。

可令人唏嘘的是,尽管守着这块“金招牌”,但在前些年古寺郎胡萝卜的种植面积并不大,销售区域也只限于南乐本地,村民们大多以外出打工谋生。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打响,与全国人民一起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不仅是古寺郎村民们的热情期盼,也成了元村镇党委政府、古寺郎村“两委”必须答好的一份“答卷”。

多方考察、研判之后,元村镇党委政府、古寺郎村“两委”决定以胡萝卜种植为突破口,通过品牌化运营,走特色蔬菜产业强村之路。其间,元村镇还专门把古寺郎村的胡萝卜送到农业农村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结果表明,古寺郎胡萝卜中β-胡萝卜素含量为59.95毫克/千克,维生素C含量为11.09毫克/100克,含钙量为31毫克/100克,粗纤维含量为总重的1.2%。相比一般胡萝卜,其β-胡萝卜素高出了10%,粗纤维含量高1%,含钙量高2%。

过硬的品质,坚定了古寺郎村发展胡萝卜种植的信心。转眼之间,一个占地近万亩的古寺郎胡萝卜高效生态农业园区赫然成型。每到胡萝卜成熟的季节,古寺郎胡萝卜高效生态农业园区一派繁忙景象,北京、上海等地的客商竞相来此采购,大小车辆在村头汇集,红的胡萝卜、绿的缨叶成包成袋装车外运。特别是2019年“古寺郎萝卜节”的举办,有力助推了产销两旺丰收季的形成。

“以前是单打独斗,现在是抱团发展,大伙儿的干劲和信心都足着呢。”对于胡萝卜规模化种植、品牌化运营,古寺郎尚农胡萝卜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张永涛颇有感触。从最开始的小范围种植,到如今的大规模种植,得益于当地出台的一连串产业扶持政策,张永涛等人干劲十足。据介绍,当地胡萝卜扶贫产业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村民入股后,每年可享有收益。此外,为实现“兜底”扶贫,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协议,即使零入股,每年也可获得500元保底收益。

在种植上站稳脚跟后,古寺郎村又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开建冷库、果汁厂、运输链等配套设施,结合本地的纯手工挂面行业,利用胡萝卜汁生产富有营养的彩色挂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和外界接触多了之后,村民们也赶起了潮流。据张永涛介绍,这几年每到秋冬季节,古寺郎村里的年轻人就会在村里架起“长枪短炮”,对采摘胡萝卜、制作彩色手工挂面的场景进行网上直播,既增加了古寺郎胡萝卜的知名度,还给自己加了不少粉丝,可谓是“名利双收”。

对于今后的发展,古寺郎村也有着明晰的规划。他们在完善升级胡萝卜种植、胡萝卜保鲜、胡萝卜汁加工、胡萝卜挂面等产业链条的同时,将紧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争把古寺郎胡萝卜高效生态农业园区打造成融亲子、研学、康养、摄影、农家乐、电商等业态为一体的大运河文化带农耕文旅基地,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记者 贺德敬 王金勇 史式灿 陈增勋 通讯员 姚旭东 文/图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