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1年专题栏目 > 奋进2021•走基层看龙都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千年运河见证古村换新颜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1-10-29 06:42:48   

微信图片_20211029081835.png

依偎在大运河岸边的元村。

离开南乐县城,一路西行12公里就到了南乐元村大桥。去年年底,在大桥东侧的卫河南岸,南乐县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拔地而起。这座历时15个月建成的文化公园,不仅为当地百姓平添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也为远近游客了解和体验大运河文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这只是当地依托大运河历史文化,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与大运河相关的各类项目目前正稳步推进中。

元村有着辉煌的过去。卫河,即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是中国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历史上一直是华北平原上重要水道,见证了中国漕运及两岸兴衰发展史。卫河哺育了两岸的芸芸众生,成就了不少埠集镇,元村古镇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水陆码头、古渡要津,随着卫河奔流逐步发展成为集商贸、仓储、运输、物资集散为一体的区域性经济贸易中心。河上舟楫往来、白帆点点、纤歌悠悠,两岸灯火明灭、渔歌互答,码头上下、渡口前后车水马,古镇街道门店栉比、商旗林林、人声鼎沸,好一番热闹景象。但随着千年时光更迭、朝代更替,这一切都渐次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2017年,范晓风从卫生系统退休后,开始担任元村镇元村党总支书记。说起当年的决定,从小在卫河边看着卫河水、听着卫河故事长大的他回答得很朴素和直接:“我就是想把故土搞好。”

如何开展工作,范晓风选择了以党建作为抓手。他首先对全村支村两委干部进行了全面了解,让有经济头脑,且又热心为民办事的工商业人士参加支村两委,让他们凭着一腔热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村民创业致富。目前,元村在总支和三个支部及村委会中吸纳工商业占比占三分之二以上,这对元村今后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2018年开始,他带领支部一班人,为全村党员挂牌亮身份,让党员既有荣誉感又有责任感,时刻牢记自己是共产党员,处处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时时接受群众监督,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与此同时,范晓风带领村干部以百姓需求为中心,精心谋划实施了多项民生工程。铺设供水管道、安装路灯、改造旱厕、整修和绿化街道、绘制文化墙……肉眼可见的获得感,让百姓交口称赞。

近年来,元村借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立足实际持续进行运河文化古村建设,实行运河大堤治理、沿途垃圾清理和村内环境卫生整治,打造运河绿化长廊,村庄告别了脏乱差,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提升。

范晓风介绍,村两委已为元村制订了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近期规划,利用已栽三年、进入盛花期的500亩桃树果园和已建成的750米长的明清仿古街,以及镇里规划的的美食街,将元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元村豆腐干、元村烧鸡、元村麻花、元村花生米等特色食品集中展示,将元村打造成一处“看桃花、逛古街、尝美食”的文化游古镇,这项规划即将实现。中期规划,随乡镇同步启动现代小区“运河悦章”工程,这项工程实施后,将与明清古街交相呼应,提升城镇品位,创造生态宜居环境,计划三年内实现。远期规划,打好大运河文化带这一品牌,讲好大运河故事,抓住国家开发大运河文化带工程这一历史机遇,将元村古码头、古渡口、省保苏式粮仓等一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看着村内干净整洁的古街小巷,错落有致的白墙黛瓦,古香古色的文化长廊,范晓风对未来信心满满:“将元村打造成大运河文化带上的一颗明珠,使元村这个千年古镇重现辉煌。”记者 贺德敬 王金勇 史式灿 陈增勋 文/图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