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厚植民生之基,着力兜住民生保障底线,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儿童关爱保护,财政民生支出突破千亿元,占支出总量的80%左右,促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民政事业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加强社会救助
困难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市七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先后出台《濮阳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二十条措施》《濮阳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三十条意见》等政策文件,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应保尽保、应纳尽纳、应兜尽兜;制定下发《关于巩固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返贫的实施意见》等多个社会救助文件,有效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充分发挥了社会救助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2021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濮阳市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实施办法》,市民政局、市扶贫办联合印发《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办法》,出台《濮阳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实施办法》,确保符合救助条件的脱贫人口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创新社会救助机制。加强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在强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等调查手段的基础上,通过查询房产、社保、税务、车管、公积金、证券、银行等信息,提高救助对象的认定准确性。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并多次启动动态调整机制,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2021年,综合实施“党建+社会救助”、困难群众动态管理监测预警、居住地申办低保、低保制度城乡统筹等社会救助改革。其中,我市推行的“党建+社会救助”做法被全省推广。
2016年至今年6月底,全市累计为16.4万名城乡困难群众发放救助资金14.1亿元,投入1.58亿元开展医疗救助,投入4.07亿元临时救助4.4万人次。
加大建设力度
确保“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近年来,我市加大建设力度,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儿童福利事业,着力做好“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工作。
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做优做强社区养老,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4个,新增民办养老机构10所、床位1000余张,投资6000万元建设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并投入运营。聚焦聚力农村养老,建设农村幸福院298个,广泛发展互助式养老服务;改造提升敬老院71所,开辟农村贫困重度残疾人和农村贫困失能、半失能老人照护单元,配置照护型床位612张。建成5所以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集中供养中心;加快医养融合发展,养老机构与卫生机构合作协议签约率达100%。全面落实高龄津贴制度,提高百岁高龄津贴标准,累计发放高龄津贴2.7亿元,惠及老人480万余人次。
加强儿童关爱保护。建立孤儿养育费递增机制,机构养育、社会散居孤儿基本养育费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350元、950元,年满18周岁后在校就读孤儿继续享受基本生活费。对父母双方重残、重病等情形造成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实施保障。投入5000余万元,建设濮阳县、台前县、南乐县、范县儿童福利中心和濮阳县、清丰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2021年,成立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乡(镇)社会工作站建设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两站”同建双推,上半年已建成10个,年内将建成27个。
“两项补贴”改革
打通服务残疾人“最后一米”
简化审核程序。将残疾人“两项补贴”审核权限下放,由乡(镇)政府受理、审核残疾人申请资料;将之前的两种申请表简化为一种,只需提交一份申请资料,经乡(镇)审核通过的即时上传系统;县级残联、民政通过线上审核、审定,实现了当月申请、当月享受。加强比对分析。全面推广线上比对分析系统,在线比对残疾人持证、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信息,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做到将符合政策的残疾人全部纳入补贴范围。与此同时,通过定期进行生存验证,做到动态管理、应退尽退。
我市残疾人“两项补贴”改革做法受到民政部、省民政厅高度评价。《中国福利》杂志刊文推广我市经验。截至7月底,全市共有困难残疾人39621人、重度残疾人52137人,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3930.67万元。
深化政务服务改革
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市民政局与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对接,利用市大数据信息平台,参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资格认证模式,将我市高龄津贴管理申请、认证工作纳入大数据平台,在“i濮阳”微信小程序开设“高龄津贴”专区,线上进行高龄津贴的申报和资格认证。老人自己、家人或志愿者都可利用智能手机快速完成高龄津贴申领、人脸识别认证,有效解决了7万余名高龄老人申请高龄津贴出门跑路和认证不便的难题,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对部门68项权力事项进行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各项指标,其中不见面审批事项68项,占比100%;行政审批事项24项,行政许可即办件16件,占比66.67%,行政许可类事项时限压缩比92.86%;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100%;统一受理事项覆盖率、网上受理率、涉及事项发生率均为100%。通过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办”、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一般业务事项“马上办”,全力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水平,力求服务“零距离”、受理“零推诿”、质量“零差错”、结果“零投诉”,努力营造良好办事环境,让广大群众有更强获得感。
此外,我市还积极推进社区治理,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社区治理工作议事协调机构,确立“12341”社区治理工作模式,探索形成了濮阳特色社区治理经验。深入开展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完善工作,修订完成率100%。省民政厅先后印发两期工作专报,推广濮阳经验。积极配合组织部门开展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2月上旬,我市3079个应换届的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全面完成,党员参选率、选民参选率分别达到95.63%、91.67%。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程申学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