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习近平
“今天的活动真接地气,让我们感受到了法庭的神圣庄严,明白了法律就在身边。”近日,在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中,扮演“公诉人”角色的学生孔花蕊感慨道。
这场别出心裁的模拟庭审,由学生扮演审判长、审判员、公诉人、辩护人、被告人等角色,高度还原庭审过程,现场1000余名学生共同以案说法、分析总结,在沉浸式法庭体验和情景式普法宣讲中增强了法治意识。“此次活动是濮阳县青少年法治建设工作的延伸拓展,是法律知识进校园、进课堂的创新举措。”濮阳县司法局负责人表示。
5年来,濮阳县扎实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构建校内校外立体化的青少年普法机制,取得了喜人的成效,形成了独具濮阳县特色的经验样本。
顶层设计 建起机制架构“大厦”
2017年6月,接到县人大督办的关于“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宣讲团增强青少年法律与公民意识”议案后,濮阳县司法局党组高度重视、高位推动,迅速召开党组扩大会议,研究部署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宣讲团,制订出台实施方案,并通过建章立制、健全机制,主体职责逐渐明晰。
濮阳县司法局建立完善“局长亲自抓、分管局长具体抓、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相关股室协同参与”的组织领导机制,不断推动宣讲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定期召开推进会点评总结工作,座谈了解宣讲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对宣讲团成员实行评比制考核,定期组织观摩学习、现场点评,让宣讲“软任务”变成“硬指标”,确保宣讲活动取得实效。
量身定制 精准调配普法“菜单”
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宣讲活动以来,濮阳县司法局坚持与时俱进,紧紧把握新时代青少年群体心理和特点,有的放矢,运用互联网工具,通过直播、连麦等新潮形式,将法治宣讲“玩出新花样”,不断提高法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加大青少年法治宣讲创新力度。
“您好,濮阳县第三高级中学想邀请宣讲团在周四晚上讲一堂有关预防校园欺凌、网络防沉迷的法治课。”“好的,我们会结合侧重点安排一节法治晚自习。”宣讲团一改往日教科书式、填鸭式宣讲,采用“菜单式”法治教学,到“点单”单位开展“爱国主义”“校园安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专题讲座。各校根据自身需求确定主题和时间,由讲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和共性问题,精心调配法治教育“菜单”,量身定制专属课件,精心打造有针对性、更接地气的6个精品课程。
宣讲团通过不断创新宣讲方式和整合司法资源,让进校园法治宣讲真正“活了起来”,增强了宣讲工作的吸引力、渗透力和感染力。“一句话就可能拯救一个生命,挽救一个年轻的心灵。”谈起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宣讲团成员肖丹深情地说,“我们也在不断创新宣讲教育方式,从宣讲实效方面出发,多渠道、多角度、多途径在青少年法治教育方面贡献力量。”“‘菜单式’宣讲以贴近青少年学生的方式,让其近距离接触法律知识,为建设平安校园营造了良好学法用法守法氛围。”濮阳县六中副校长常同景说,润物无声又有声的普法教育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法治种子。
组建平台 共奏法治教育“合唱”
濮阳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宣讲团由濮阳县司法局组织协调县教育局、法院、检察院等9个部门36名专业人才组建成立,是目前全市唯一一支青少年法治教育宣讲团。宣讲团自成立以来,共为全县300余所中小学校青少年举办法治讲座300余期,举办大型法治宣传活动30余次,帮教青少年200余人次,办理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案件100余起,受教育青少年达20万人次。
下一步,濮阳县司法局将继续发挥联动纽带作用,搭建学校与宣讲团的沟通桥梁,有效做好“需法”和“普法”衔接,继续在法治宣讲针对性上下功夫、在宣讲成效上下功夫、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不断丰富宣讲实践形式,拓宽青少年法治教育渠道,确保青少年法治教育长远健康发展,为创新青少年法治宣讲实践做出有力探索。 刘阳 谷爱素 程正锋 王文君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