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濮阳,花香四溢。坐落在市城区人民西路的市七中校园内,绿树成荫、宽敞幽雅的校园环境,求真务实、积极向上的教学理念,无不向人们传递着一股文明的清新气息。
走在校园里,偌大的操场上没有一片纸屑,长长的楼道不见一点污迹;一声声“老师好”既情真意切,又爽朗大方;放学时一列列整齐的红领巾队伍,使热闹的校园显得井然有序……从一所企业子弟学校转制为公立学校,从名不见经传到现在的全国文明校园,市七中用十几年的时间,让文明成为校园最美的底色。
憧憬文明,追求文明,是市七中的孜孜追求。多年来,该校紧紧围绕“教育不忘初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开展以环境提升工程、课改工程、名师培养工程、师德提升工程、德育创新工程、阳光体育工程、书香校园工程、数字化校园工程等十大工程为支撑的“七中圆梦行动”,致力于把学校建成培育文明的主阵地,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绽放文明之花,让大家都感受到文明的力量。
思想道德教育定位一个“小”字
课间,教学楼走廊里,一个个别致的小花架前站满了学生,有的在为他们认养的植物浇水,有的对着植物喃喃自语,有的在炫耀劳动成果……这是市七中“植物认养——我和小树一起长”活动的一个场景。该活动培养了学生爱绿护绿的环保意识,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缩影。
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个个成人。一改零散的、家长叮嘱式习惯教育,该校建立了全面、系统、科学的习惯教育体系,以“弯弯腰”“问声好”“绕绕道”等“小”举动为载体,狠抓学生养成教育;从“捡起一片垃圾”“见到老师问好”“走学生安全通道”开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家园意识、文明意识、规则意识;发挥毛毛虫小小志愿者作用,开展“清洁家园我先行”“文明交通我帮忙”等志愿活动,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开展“我是小小梦想家”系列德育活动,引导学生从小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深入开展“文明行为规范月”“学雷锋志愿服务月”“争当校园之星 亮我青春风采”等主题活动,点滴小事体现素质,小行动彰显大文明。
校园文化建设定位一个“厚”字
在市七中,有一条文化连廊。连廊墙上挂满了经典诗词和书画作品,几步就有一套桌椅,桌上放着书,是不少学生喜欢来的地方。除此之外,教学楼、办公楼的走廊里都设有开放式的读书漂流角,师生随时可坐下来阅读。整个学校弥漫着浓厚的书香氛围。
市七中全力打造以“梦想”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深化“生本教育”研究,让学生成就最好的自己;开发足球、篮球、排球、跆拳操、书画、围棋、电脑制作等校本课程,开辟英语特色展示、汉字听写大赛、文史知识大赛、经典诵读、开心农场等第二课堂,让学生自主选择、自由走班;推广自编自导的《我相信》励志歌、励志操,让校园充满律动和阳光;打造足球特色品牌,做到“人人会踢,人人能踢,人人踢得好”;组织千人背诵《弟子规》,诵读经典、浸润心灵;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都是全校一次文化展示的盛会……校园文化越来越厚重、越来越纯美,灵动的生命在文化浸润中悄然成长。
校园环境建设定位一个“精”字
草地、花圃、林带遍布校园,宁静优雅;教学楼、青少年宫走廊的墙上挂满了师生的书画作品,亲切而熟悉;窨井盖、广告牌上的图案都是师生自己设计的,记录了大家成长的足迹;树上不时传来的喜鹊喳喳叫声和学生琅琅的读书声交织成一首动人的乐章……漫步于市七中,一幅灵动、优雅的画卷徐徐展开。
该校把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与学校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按照“净、绿、亮、畅、美”的要求,加强校园、教室及办公场所的绿化、净化、亮化、美化,以此实现环境的精致、精美:校园里没有一个烟头,没有一处浪费,没有一句脏话……校园里一处一风景,移步即文化,草木会传情,墙壁会说话,师生工作、学习环境更加安全、有序、温馨、和谐、美丽。
教师队伍建设定位一个“高”字
“责打如果不能产生良好的影响,它看起来便不像是出于一位有同情心的朋友的善意,而像是出于一个被激怒的敌人的愤怒了。这种惩罚只是惹人恼火,却没有一点点使人改进的希望。”4月11日8时,市七中每一名教师的手机准时收到一条信息。这是该校“名师制造工厂”毛毛虫工作坊推送的“每天感悟一句话”,当天推送的是第504条。根据每天的这句话,毛毛虫工作坊的成员每天要写不少于1000字的感悟。“现在,工作坊成员已经积累了十几万字的感悟,成长很快。我们像毛毛虫一样,拼命地汲取营养、补给能量。每天1000多字的感悟随笔、每天记录一个教育案例、每周一次雷打不动的交流碰撞、每月一场主题教育展示……这是我们蜕变成长、享受快乐的模样。”毛毛虫工作坊创办人、市七中副校长都娟介绍称。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