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春季开学起,华龙区各学校的社团活动便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以华龙区四中为例,这所学校大力推行体艺2+1工程,自创了柔道、蛋壳画、篮球、足球、科创等5个社团,班级、年级、校级“三级”联动。由于社团种类多样、学生参与积极等,为避免师资力量不足,学校除了充分利用本校师资外,还致力于整合教育资源,寻求社会的帮助。柔道教练曹丽丽老师就是这样热心的一员,听说区四中招募有才艺的教师担任社团课程指导教师,马上填写申请表格,如愿成为一名“编外”指导教师。性格开朗、耐心细致的她获得学生的喜爱,每次柔道课结束,学生都依依不舍,七嘴八舌地询问下次课学什么动作,什么时候去参加柔道联赛等。
一年来,华龙区各学校社团建设异彩纷呈。华龙区八中的表现就可圈可点。学校倾力打造了科技类7门社团课程,零门槛、全免费;由于社团种类多,许多学生患上了“选择困难症”。该校八班学生付士磊在填写社团志愿表格时犯了难:“科创团,我喜欢,机器人我也喜欢,问天社团我也喜欢,好难选啊!”最终在班主任、家长的指导下,他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机器人社团。
为避免社团活动落实不力,流于形式,各校均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将社团活动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列入课表,各校教务处推门听课,随时检查社团活动开展情况,保证每周两节课课时用于学生社团开展活动。
各学校以多种形式总结社团建设成果,让社团学生有表现的舞台、展示的空间。每年五一的前一天,华龙区三中的体育文化艺术节就会变成一个欢乐的海洋,健美操、舞蹈、戏曲、歌曲等节目多数来自该校的各个社团,他们为全校师生呈现了一台精彩的表演。华龙区实小的“阳光下的守望”大型文艺汇演也是如此,该校的管乐团每次都是汇演中耀眼的“大腕”。
据了解,早在2015年春季,华龙区教体局就下发了《华龙区中小学校优秀社团评比办法》,明确了当年的目标是全区20%以上的学生参加社团活动,15%以上的教师参与社团建设与指导。
社团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生素养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特色建设。作为传承校园文化的独特载体,社团活动通过长期的积累、沉淀,使校园文化具有浓厚的底蕴,生生不息,传承不衰。其中,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这种影响力能贯穿学生一生发展,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濮阳市华龙区教体局 于书峰 13623938681)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