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伴随着人类的语言而产生,积淀着太多的辛劳和美好,承载着太多的希冀和憧憬。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诗歌的神奇,开始用诗歌来记录生活,传播思想。大教育家孔子力倡平民教育,所用教材就有被称为“诗百篇”的《诗经》。
千百年来,人民传承着对诗歌的热爱,收获着美好和典雅。这就是诗歌所具有的独特的“怨而不伤”、“温柔敦厚”的审美旨趣。我们在用心领略诗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学会采撷诗意、传递诗意,让我们的社会充满诗意的创造,让我们的心灵充满诗意的丰盈。
诗人宗白华回答“诗意何处寻”时说:“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历史发展到高度信息化的今天,有人说“诗坛萧条了”,其实诗歌并没有被忘记,人们对诗歌的理解已经从艺术层面上升到了哲学层面,人们更多地在谈论诗意、寻觅诗意、创造诗意。
习近平总书记说:“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2015年濮阳市启动创建“中华诗词之市”,目的就是要把我们的濮阳建设成为充满诗意的城市,让濮阳人民在享受诗意栖息的同时,书写诗意人生。
让我们一同吟诗、写诗、读诗、诵诗,将我们的城市打造成一座秀外慧中的心灵家园!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