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方针,根据省、市关于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工程建设总体部署等有关要求,搭建诗词教育的平台,营造浓厚的校园诗词氛围,宏扬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升广大师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情趣。
二、目标和任务
通过诗词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师生诗词诵读水平、欣赏水平和创作能力,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进程。2015年底,学校成功创建市级“诗词教育先进单位”。
三、创建工作
(一)建设古诗词校园文化
诵读古诗词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从小养成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本着环境育人的理念,加强宣传,激发师生诵读古诗词的浓厚兴趣,营造诵读古诗词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班级橱窗开辟古诗词欣赏园地,诗化校园环境。在学校教学楼楼梯走道、走廊,校园的围墙上,教师的办公室等地方,增设古诗词的字画、条幅,创设古色古香古诗词环境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二)培育古诗词教师队伍
根据教师特长和兴趣,选聘古诗文基础较深厚的骨干教师担任指导老师,指导语文教师诵读、吃透古诗词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开展活动,将诗词协会的领导专家请进校园进行辅导讲座。8月25日上午,该校语文教师贾林秋为全体教师做了书法讲座《一笔好字温暖学生一生的记忆》。
组织教师走出去参观书画展览,领悟书画的魅力,陶冶美的性情,提高艺术鉴赏水平。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开展示范课、展示课等教研活动,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
9月8日上午,市三中10名语文教师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三楼“道德讲堂”聆听了中国演讲与口才协会副会长、全国演讲朗诵大赛评委、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生导师杨学明教授的专题讲座《诗情画意 经典诵读》,更新了诗词教育知识,提升了诗词教育素养。
(三)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
1.利用早读20 分钟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
2.初一、初二年级每周安排两节古诗词赏析课,初三、初四年级每周安排一节古诗词赏析课,用于对学生背诵古诗词的辅导,或让学生将本周所吟诵的古诗词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古诗词吟诵表演赛。
3.每天中午时间,让学生将当天早晨所吟诵的古诗词,再通过书写加强记忆。
(四)开展教师节主题征文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9月1日—8日,学校组织了教师节主题征文活动。散文、诗歌作品均可参赛。这次活动增进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师生关系,搭建了良好的沟通桥梁,学生们为可亲可敬的老师们表达了无尽诚挚的感激之情。
(五)开展中秋节系列活动
为庆祝中秋佳节,学校开展了中秋诗词书法比赛、“难忘的中秋之夜”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书法就是民族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来临之际,为了传承并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深入开展诗词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书写兴趣,我校成功举行了“中秋诗词”硬笔书法比赛。
为弘扬传统文化,感受魅力中秋,展示学生出众的才华和个性,在“中秋节”到来之际,该校举办了“难忘的中秋之夜”征文大赛。吴芷静等同学荣获一等奖,作品被刊发于《濮阳晚报》上。
(六)“诵经典,迎国庆”中华经典诗歌诵读比赛
2015年10月15日下午,学校初四年级组在综合楼四楼报告厅举行了“诵经典,迎国庆”中华经典诗歌诵读比赛,42名学生准备充分,吐字清晰,仪态大方,用声音展现了经典诗歌的魅力。经过5轮小组赛,最终12名学生获得一等奖。
(七)开展“我最喜爱的诗词”摘录活动
为传承诗词文化,提升学生诗词素养,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组织了“我最喜爱的诗词”摘录活动。每名学生自选最喜爱的一首诗词,用A4纸摘录下来。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学生感受到了中华经典诗词文化的魅力,提高和培养了学生的诗词素养,营造出浓郁的书香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学校诗词教育的开展。
(八)开展诗歌创作活动
为推进诗词教育工作,检验学校诗词教育成果,市三中开展了原创诗歌活动。
学校聘请贾林秋老师担任诗词创作指导,面向学生举行了诗词创作指导活动。受训学生认真创作了诗词,由语文教师、同学集体审读、修改,创作了近百首原创诗词作品,学校择优制作了展板。
市三中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开展更多更好的诗词活动,有力推动学校的诗词教育工作。(濮阳市三中办公室)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