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丰县明月湖小学,以“恒真教育”为办学理念,以“做最美的自己”为校训,以“润养人文和谐的魅力校园、涵养阳光奉献的魅力教师、培养健康向上的魅力学生”为办学目标,实现“恒真”教育文化引领。认真贯彻“双减”政策和《河南省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面对教育新形势、新要求,面对教师的困惑以及家长的疑惑,学校管理重新进行审视、反思、梳理和改进,从教师暖心、学校用心、家长放心、学生开心四个方面做起,做双减政策的减量增效。
第一个方面,教师暖心
减的是心理压力,增的是幸福指数
“双减”之下,学生身上减轻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教师来“负重前行”。学校面临着教师在校时间延长,职业幸福感有所降低等实际问题。我们重点落实“一个精简、两项整合、五个心愿”的暖心工程,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帮助老师们也减减负,提升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指数。
一个精简
校务行政例会一周一次改为两周一次,让老师的时间不浪费在繁琐的会议中。
两个整合
1.整合教研。教研备课组扎实推行集体备课制度,使用电子教案,建立学校教学资源库,不断更新、完善。
2.整合非教学类活动。统筹安排上级布置的各类活动,如线上答题,APP学习等,以处室、年级为单位分工完成。
五个心愿
1.健康心愿。每学年组织教师进行一次体检,组织开展教师健身活动,关注教师身心健康;2.幸福心愿。在教师生日当天,送上生日祝福,表达学校对老师的关爱;3.温暖心愿。在春节、教师节、妇女节等重大节日,精心准备一份节日小礼物,为老师们送去温暖和祝福,全方位关心教师生活;4.轻松心愿。为老师们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对老师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快节奏下老师们的心理压力和焦虑;5.微心愿。开展“有事您说话”的微心愿活动,及时了解教师的困难和心愿,用细节关怀。
第二个方面:学校用心
减的是作业数量,增的是教育质量
我们在对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做“减法”的同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做“加法”。我们的教师把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在备课、教研、课堂教学、作业设计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全方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提高备课实效。我们依托“三二六”教研模式,从教师的精准备课做起,提高备课实效。备课模式由主备教师与复备教师,分三次备课。一次备课:以教研组为单位,提前两周将备课任务分配给科任教师,制定本单元的教学计划;二次备课:由复备教师根据主备教师所备课的内容,进行二次修改,并匹配相应的课件;三次备课:由教研组集中研讨议课后再次修改,进行补充完善。
2.改进课堂教学。我们以“恒真教科研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为载体,以“恒真课堂”为平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能力,让课堂教学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愿意学,能够学,真正学,真正实现主动学习。他们在课堂上实实在在用1分钟获得的发展与提升,是课后10分钟的补习也达不到的效果。课堂教学效率高了,课后的作业负担自然就轻了。
3.改革作业设计。我们尊重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的需求,实施分层作业设计,由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层级作业。书面作业层级分基础层和提高层两类,基础一般的学生可只做基础层作业,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只做提高层作业,使各层次学生都有收获。除书面作业外,还设置课外阅读、观察、访谈、实验、项目研究等阶段性、探究性、实践性的“软性”作业。作业形式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学习水平、年龄特征和兴趣等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既有长作业,又有短作业;既有个性化作业,又有小组合作型作业;既考虑前置性作业,又设置课堂作业、课外作业。
4.改革课程体系。我们围绕课程、课堂、教师、学生的四维目标,进一步完善恒真教育课程体系,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加以整合拓展,以学生为主体,设置人文素养、身心健康、艺术审美、科技创新、实践素养五大类课程。让课堂简单化,有效化,趣味化,真正让学生学会知识、习得方法、形成技能,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从而达到真实教学的目的。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教研制度改革,我们的教师转变了思想观念,从提升自身素养出发,不断学习,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赋能,利用有效的教学时间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保证课堂知识的落实,大幅提升了学生在校学习的效率,实实在在为学生“减负”。
第三方面:家长放心
减的是家长负担,增的是能力培养
我们把课后服务作为“双减”政策的重要载体,通过“减、增、改、做”四个字把“要我们做”转变为“我们要主动做”。在“减负”中同时做兴趣、习惯、能力等方面“增效”。
1.关注学生能力培养。我们结合双减政策的要求,进一步对作业设计、作业分类、作业质量、作业辅导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比如,一二年级学生注意力时间比较短,老师会把整个课后服务时间划分为课业总结(或反思)、书写、阅读等多个环节;三至六年级学生在自主作业时间,如有疑问,老师当场负责答疑解惑,包括及时纠正坐姿、书写,培养良好作业习惯。这样的课业辅导不仅有助于学生作业的自我管理,还能提高家庭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2.有效落实校本课程。我们在每个年级各设置一天无作业日,在课后服务中落实以“国学、国术、国艺、科技”为特色的社团校本课程,采用学生自由选择、教师选拔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在无作业日这一天参与到社团课程中,为孩子们提供实践平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培养一种兴趣,掌握一种特长,练就一种技能,实现以课程促发展的育人目标。
3.跟进激励考评管理。学校结合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参与课后延时服务激励机制,把教师参与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与立德树人、课程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课后服务工作记入教师工作量,将此项工作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核范畴,并在师德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推动课后服务工作深入持久有效的开展。
第四方面:学生开心
减的是学习压力,增的是健康成长
我们始终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让学生多参与体育锻炼,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养成运动好习惯。从保障每天2个小时(校内1小时,校外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做起,充分利用体育课程资源,以阳光大课间为载体,以设计家庭体育运动活动为辅助,从三方面做细做实,切实减轻学生压力。
1.开足开齐体育课程。如田径运动的跑、跳、投,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课程安排,在保障安全的条件下,让孩子们费费力,出出汗,让学生学会至少两项体育技能。
2.全面开展体育运动。我们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以大课间活动为辐射点,和在校“每天一小时锻炼”为主题的体育运动课程相结合,1—6年级分别以跳绳、沙包、立定跳远、毽球、足球、篮球等项目为特定项目,形成“一班一品+体育项目+专业技能”模式,保障全员参与。
3.合理设计运动活动。在双减政策下,减量不减质,尤其是孩子的体质更是如此,所以我们在不安排家庭作业的同时,为增进亲子互动,科学合理布置体育运动活动,引领孩子在家也要主动养成按时锻炼和见缝插针锻炼的好习惯。
教是为了不教,减是为了增效。我们将秉承“恒真”教育办学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和《河南省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聚焦作业管理、课后服务、教育教学质量,在双减工作的重点环节上发力,立足学校实际,齐心协力,积极探索,真正让双减政策落地生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有能力、有创新、有责任、有担当、能够真正适应未来的人才。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