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把我的班级管理理念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爱”。在以爱为前提下的尊重、沟通、引领才能使教育效果最大化!
初中阶段为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孩子习惯的养成重在思想意识的引领。记得莎士比亚曾在《哈姆雷特》一书中写到:“世上本无所谓好与坏,思想使然”!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更是如此。所以我在班级管理中除了常规管理外,把工作重心放在了以下几方面:
一、尊重:尊重并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
尊重孩子,慢慢从细微处改变孩子的认知与意识,从问题中改变。应尊重班级中的每一位孩子,尤其是班级中的学困生,在尊重的基础上用爱影响以及感动他们。如同苏霍姆林斯基的那句话:“教师的每一次尊重与宽容,都会使孩子终生难忘,都会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
二、关爱:用真心去爱,用真心去沟通。
用心去爱,其实学生在我们眼里就是个孩子,很多的时候我也总自觉不自觉地把班级中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家人,我也曾说:“我们班就是一个大家庭,你、我、他都是家庭中的一员”。他们快乐时我跟他们一起快乐,他们忧愁时,我想尽办法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如去年我们班级中一男孩的父亲车祸去世,通过这一事件是我认识到,老师对孩子的爱,不只是进步时的奖励与倒退时的鼓励,也不只是一个微笑或一个眼神或几句贴心的话语,应该是一种是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爱与责任。其实在整个过程中,我才是最大的收获者,我收获了最纯真的情感和信任。所以我坚信:教育孩子从爱孩子出发,因为没有爱,教育的阳光就无法射进孩子幼小的心灵。高尔基曾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三、引领:从思想到行为习惯的引领。
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培养,同样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做好孩子的表率,从而创造更多的身教的机会,因为在不经意间创造的教育契机,反能春风化雨般地滋润孩子的心灵。同时班级开展了一些活动:如争当优秀生,首先提出优秀生的标准,并指导孩子在每个阶段该做哪些具体的事;还有共读一本书活动:共读《哈佛,凌晨四点半》,通过读书引领孩子对未来的向往,通过文章规范孩子的生活,学习行为;还有班级开展的共创“无憾的人生”活动,目的让孩子明白,平时的抱怨只是把精力放在了我们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我们要的事情上,停止抱怨!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等等等等、、、
其实班级每开展一项活动,我们教师不要太急切的关注一定能转化多少人,也不用太关注每次活动收获了什么,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历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财富,是一种无可替代的过程,即使一种活动像一阵春风,像一场秋雨,刮过孩子的心灵,滴答在孩子的心田,也总能为孩子纯洁的心灵带来一些不同的感触。在引领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收货的也不仅仅是体验与感受,有时甚至是震撼。
教育就像引路,引路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心地坦荡的大爱,相信孩子的未来越来越好!
如果你试图让别人接受你,那么你的语言以及行为就要像鸽子落在树枝上一般轻柔,而不应该像砖头砸在玻璃般粗暴。(作者尚善报)
尊重沟通引领
尊重:尊重是一种理性的爱,在尊重下的沟通效果才更显著。
去年我们班转过来一个新生乔某,父母在县城工作。离学校五十公里的路程,很少有时间教育看管孩子,姥姥在这边陪读,虽然姥姥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但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根本听不进老人的教导,再加上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不求质量,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又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
魏书生老师也曾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我也始终坚信“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通过了解知道这孩子擅长跑步。首先我和班长结合好,(正巧我及我们班班长离他们租住的房子只有十几米),我先拉上班长,约定每天6:00开始晨练,从二公司院里--苏北路—北环—绕上一大圈。一星期后,让班长约上他一起晨练,借晨练机会随机的聊一些生活、人生、学习等话题、刚开始他还有些不自在,谈话间还总以差生自居,如:你们好学生怎没怎么的(班长是很出色的学生),我们怎么怎怎么地。这时我则牵起他的手或拍着他的肩示意他看看我们两人跑下来的样子(我们两人气喘吁吁,他却轻松自在),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板,比如跑步,在班级几乎无人能及,原因是你平时的锻炼与积累,学习以及做任何事的能力也一样,今天的努力,才让我们在明天看到了希望,昨天只是一个回忆。只有今天才能决定你的成功,三个星期后,有了明显转变,他会在激动时搀起我的手,甚至会拉着我说一些温馨或俏皮的话,我则嬉笑着半开玩笑的与他假闹,有时像朋友、有时更像家人,使他感受到老师在关心、爱护他,这样他更相信老师说的话,这时候,再与他谈到生活、家庭、人生、学习……才能使之对生活充满希望,后面的变化不言而喻
沟通到位变堵为疏才能使工作更好的开展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孩子们接触网络以及不同类别的书籍甚至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个别孩子时而有说粗话脏话现象,学校大力度整治说粗话脏话现象,还单独成立了两治理办公室,进入初二年级后,孩子们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独特的想法,看似羽翼逐渐丰满,实则不能独立飞翔,特定的学龄段里新的矛盾凸显出来,以“理”为主,“治与理”结合更能促进班级和谐发展。在“两治理”活动中,我把名称改为:“抛弃陋习,走进文明,做最好的自己!就如同一片荒地里年年有除不完的草,一旦你种上庄稼,杂草自然就少了!播下文明的种子,心中有了善,便不会滋生恶。
引领:教育不是改变,而是一种引领。
今年暑假哥哥让我帮他带一带侄子,侄子的学习习惯和成绩出乎我的意外!一切从新开始,不强补文化知识,从生活从细微处小事做起!做最好的自己,每天早晨6点起床,带他与儿子我们三人一起晨练(与儿子同龄),回来后一起早餐、读书、我整理资料,儿子开始写自己的作业,儿子见他闲来无事,在书柜里找自己读过的书给他看。几天下来,竟仔仔细细的读了三本书,之前从未这样仔细静心的读过书,有次饭后聊天,自己感慨的说:“叔,我知道为啥自己和弟弟在学习上会有如此大的差异了,我之前从未学过,您抽空帮我补习一下拉下的课程吧”!我欣喜于侄子有如此的认识,知道这将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暑假下来,哥哥说侄子像换了个人似的,说我改变了他!其实不然,每个人都有两种发展的可能,好与坏完全取决于自己的选择,昨天只是今天的一个回忆,明天却是今天的希望,成绩对于谁都一样的慷慨,无论是谁,只要努力都一样能获得收获!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棵树的吟诵唤醒另一颗树的歌唱.不管您是以家长的身份,还是以班主任老师的身份,其实工作与生活中我们很难改变一个人,但可以尝试着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了,周围的一切也会悄悄地随之改变,
爱如阳光,有爱的教育才能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只有友爱下的尊重才能够使班主任与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工作才会取得一定成效。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达到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