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网络中国节 > 清明节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20年间为了能和父母说说心里话他每年清明节都要回老家祭拜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早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4-05 07:08:09   

4岁的冯安(化名)是安阳人,2年前在中原油田天桥社区买下了自己的房子。冯安告诉记者,这套房子花去了他半辈子的积蓄。但也是从自己买下房子之后,他才感觉真的成了一名濮阳人。20年了,每到清明节,他总要赶回老家,为了祭拜去世的父母,也为了跟他们说一说心里话、诉一诉心中的委屈。

离家20年他坚持每年清明节回家

1996年,24岁的冯安离开了安阳老家,独自一人来到濮阳。冯安说,之所以会来濮阳,是因为自己有一个远房表哥一直在濮阳打拼,而自己的父母去世得早,老家就剩下他一个人了,想出来给自己谋一条生路。“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小时候我跟着大姐住,直到我成人了,才自己住在父母留下的老宅里。后来我听说在濮阳的表哥做小买卖挣了些钱,我也想出来闯一闯。”冯安说,“虽然出来已经20年了,但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回老家给父母祭拜。”

每年的春天是各类果蔬上市的时节,冯安做的就是果蔬生意。从20年前推着一辆小车走街串巷叫卖,到现在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果蔬超市,冯安感到非常满足。他告诉记者:“刚来濮阳时,我没有地方住,表哥给我找了一间房子,每个月交60元钱。说是一间房子,其实就是一间6平方米的小屋,屋里只有一张床。我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去进货,低价从水果批发市场进来水果,然后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叫卖。早晨出门前,自己备好中午的干粮,东西卖不完我是不会回家的。水果不像其他商品,当天的水果当天卖最新鲜,隔夜就要掉价了。从早晨4点多出门,晚上10点才能回家,就这样的生活我过了快2年。”冯安回忆说。

即使是在那样艰苦的日子里,冯安仍没有忘记在每年的清明节,回老家给父母烧纸。那个时候,冯安最期待却也最害怕过的就是清明节。冯安说:“回一次老家很难,要先坐几个小时的车,到了县城以后再倒几趟车、走几段路才能到家,所以我每年只回去一两次,有时候过年都不回去。但因为在濮阳待得久了,我一肚子的委屈没有人诉说,更没有人倾听。所以每次回家祭拜父母时,我都会趴在坟头上狠狠地哭一场,把自己的心酸和委屈告诉父母。等回到濮阳之后,我又变成了一个坚强的人了。”

生活好了他想说给父母听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冯安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2002年,踏实肯干的冯安已经将自己的经营范围从水果零售变成了果蔬批发和运输,不仅挣钱比以前多了,也有了自己的经营渠道。冯安说:“那几年是我回家比较频繁的几年,不仅生意好转,自己也结了婚、有了孩子。我开始频繁回家,每年都能回去好几次,去看望在老家的大姐,去坟头上给爹娘说说心里话。”又过了几年,冯安的果蔬生意做得更好了,自己买了小货车专门跑运输。

从那之后,冯安回老家就更方便了,但次数却少了很多。尽管如此,每年的清明节,冯安仍会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回到老家的祖坟上,给父母恭恭敬敬地磕几个头。冯安说:“现在生意越做越好,孩子越长越大,自己也越来越忙,回老家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了。日子过得好了,烦恼少了,自己也不像原来那么想家了,但仍然想把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说给父母听听。”

4月1日一大早,距离清明节还有3天,冯安就收拾好行李出发了。出发前,冯安对记者说:“回家上坟,是一种习俗,更是我每年的心愿。给爹妈磕了头、烧了纸、说了话,我这心里就过得去了。”(记者 赵春晖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