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位于濮阳工业园区内的河南龙润天翔化工有限公司。
濮阳,是一座因油而建、因油而兴的新兴石油化工城市。
1975年,濮参1井喷出工业油气流,标志着中原油田的诞生。1983年9月,为支援中原油田勘探开发,国务院批准成立濮阳市。
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市石化产业已由一棵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2017年,我市石化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247家,主营业务收入达1186亿元,约占河南省石化产业的1/5。
今年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石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1—5月份,我市规模以上石化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0.5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0.6%。可以说,石化产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2016年,我市规划建设了60平方公里的新型化工基地。按照规划,2030年,新型化工基地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3500亿元。届时,一艘体系健全、功能完备、产值超群的石化行业“航母”,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携独特优势实现集聚发展
濮阳大力发展石化产业,源于自身独特的优势——
资源优势明显。中原油田年产原油200万吨,丰利石化获得222万吨原油进口资质,中国石化日濮洛输油管道即将开工建设,为中原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提供了原料保障。中原油田年产天然气3亿立方米,榆济、中开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鄂安沧管道濮阳支干线等输气管线汇集濮阳,储量6亿立方米的文96储气库建成投用,储量100亿立方米的文23储气库正在建设,中国石化中原天然气公司年调配能力80亿立方米,濮阳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天然气调峰储配中心。与此同时,濮阳及周边300公里范围内拥有年产580万吨石脑油、年产1710万吨甲醇、年产360万吨醋酸和年产860万吨混合芳烃等基础化工原料生产能力。可以说,从河南及周边来看,濮阳是唯一具备化工原料多元化发展的地区。
产业链条较为完善。我市拥有中原油田、中原乙烯、中原大化、丰利石化等一批大型石化企业,形成了年产420万吨炼化、年产60万吨烯烃、年产100万吨芳烃、年产70万吨甲醇等生产能力。目前,我市已形成了从上游炼化一体到中游基础化工原料再到下游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了涵盖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天然气化工、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等领域的石化产业体系,是河南省唯一具有完备石化产业体系的地区。
产业承载能力较强。濮阳新型化工基地内现有水厂2座,日供水能力25万吨;污水处理厂3座,日处理污水能力15万吨。供热、供电保障有力,豫能2×60万千瓦热电机组建成投用,盛润2×2.5万千瓦背压机组正在加快建设;建有1座220千伏变电站、3座110千伏变电站。我市危化产品的储运及安全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实训)濮阳基地、危险化学品储运中心和化工危废处理中心等正在建设。
开放合作形势良好。我市与中国石化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日濮洛输油管道、中原炼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国石油对口帮扶台前县、范县,为石化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原料等要素支持。我市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石化产业转型升级;与上海化工研究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人才支撑充足。我市拥有石化产业方面的管理人员、技术人才和熟练技工近10万人,拥有3家院士工作站、24家博士后工作站及研发基地、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3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濮阳技师学院等院校为我市石化行业发展培养并积蓄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石化产业发展,立足自身优势,抢抓发展机遇,抓好顶层设计,做好统筹协调,为全市石化产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市把石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也得到了国家、省的肯定和支持。《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国家、省重大规划和文件中,均明确提出支持濮阳发展壮大石化产业,这为我市石化产业的腾飞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