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崛起的城市,必然有坚定的精神力量;阔步前进的时代,必然奏响昂扬的旋律。
一场场通俗易懂的理论宣讲春风化雨般凝聚共识、引领方向;一篇篇紧扣中心的新闻报道像跳动的音符,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让崇德向善的理念深入城市肌体;一道道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文化大餐,带给群众无穷的精神享受……翻开时间的卷轴,我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踏着新时代的鼓点,一路走来一路歌,满身风尘满收获。
去年以来,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方向、同频共振,凝心聚力、开拓奋进,在日益开放的文化背景下筑牢精神家园,在急剧变化的传播格局中讲好濮阳故事,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凝聚起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奏响了时代发展最强音。
举旗定向 筑牢思想之基
“我想到国家扶贫把咱帮,咱不能把穷名背身上,决心摘下贫穷帽,为实现全面小康奋发图强……”2018年1月23日下午,范县濮城镇葛楼村的文化广场,锣鼓铿锵、戏声飘扬,范县大平调现代戏曲《李大婶脱贫记》正在这里上演。没有专业术语,也没有高大上的说教,演员们正精神抖擞、充满激情地把党的十九大的重大部署、方针政策和惠民举措,用老百姓听得懂、接地气的语言送到百姓的心坎上。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灵魂,旗帜就是力量。做好新时代下的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是第一位的,带有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意义。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理论武装的中心内容,贯穿于理论学习、理论宣传、理论研究的全过程,融入理论、舆论、文化、文明建设的各方面,不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一年多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各项活动在龙都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市委中心组率先垂范,开展14次集中学习研讨,各级各单位县处级中心组集体学习10次以上;加强理论研究,制订下达市级2018年度社科重点调研课题269项;成立领导干部、文艺工作者7个宣讲团,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1331场,打通了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接了地气、聚了人气、鼓了士气、增了底气;在市直各媒体开设相应专栏,挂播宣讲录像,刊发宣讲稿件,初步形成了实地宣讲、报台宣讲、新媒体宣讲三个平台线上线下同时发力的宣讲矩阵,受到省委宣传部充分肯定;统筹安排全市领导干部讲党课3000余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微型党课1000余场、扶贫宣讲2000余场,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将对党忠诚铸入思想、融入灵魂,锤炼了党性、磨炼了心性。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年多来,我市确立斗争态度上的“硬”,通过领导调研走访、召开工作述责会议、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市委党校主体班课程等措施,明责任、强领导、严制度,确保将中央、省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新部署落到实处;破除责任落实上的“软”,通过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述学、年度综合考评、全市综合表彰和市委巡查范围等措施,列清单、强督查、重整改,使意识形态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轨道;巩固阵地建设上的“实”,全方位加强思想阵地、舆论阵地、文化阵地、思想道德建设、宗教阵地的管理,确保对各类阵地守土尽责,确保全市意识形态领域保持向上向好态势。
凝心聚力 奏响昂扬之歌
历史和现实证明,能不能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关乎人心安定、社会和谐,关乎事业兴衰成败。
一年多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守正创新、勇于担当,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广大新闻工作者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心、用情记录伟大时代,在“人人拥有麦克风”的背景下,以一轮轮同声相和、此起彼伏的重大宣传,彰显了主流媒体“定音鼓”“风向标”“压舱石”作用,切实把全市人民的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我市坚持网上网下、内宣外宣、报刊台网一体部署、协调推进,把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头等大事贯穿始终,积极开展“推动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新时代、新梦想”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网友采风等主题报道,全力讲好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濮阳故事”。
我市还全力做好落实王国生书记调研濮阳时的指示精神、脱贫攻坚、环境污染防治等重大主题宣传,推出了“十大民生工程”系列报道、“为了碧水蓝天”系列评论及《搬出滩区幸福长》《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征程万里东风劲》等一批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新闻报道,激励了人心、鼓舞了士气。
同时,我市加强对上沟通和新闻策划,央视“东西南北过大年”“绝活儿”等栏目聚焦濮阳,李连成、市委副书记邵景良等先进典型被列入中宣部集中报道选题,我市精准扶贫工作持续叫响全国,中央、省级各类媒体刊发我市稿件4200余篇,有力配合了全市工作大局,全方位展示了新时代濮阳新形象。
立足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个历史关口,为致敬改革先行者、讴歌新时代精神,我市开展了声势浩大、异彩纷呈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活动。《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龙都巨变40年》等栏目全面展现了我市建市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成就、新气象,为濮阳发展点赞,为濮阳明天鼓劲。“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濮阳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图片展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地展现了我市建市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引发了市民共鸣。
此外,我市还积极加强舆论阵地管理,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好记者讲好故事”等活动。各新闻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平台完善各项编采工作流程、机制,确保舆论导向正确。
铸魂塑人 盛放文明之花
1月11日,“出彩濮阳人争辉新时代”第五届濮阳市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在市工人文化宫隆重举行。林建等10人当选第五届濮阳市道德模范,赵亚非等10人荣获第五届濮阳市道德模范提名奖。
他们当中,有人热衷公益、扶贫济困、助人为乐,有人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甘于奉献,有人敬老孝亲、家庭和睦、团结邻里……一个个动人的事迹,演绎出新时代文明新风尚,彰显了我市精神高度和道德高度,凝聚了全社会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
我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着力在国民教育和实践活动上下功夫,着力在价值引领和结合融入上见实效,积极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环境,不断提高龙都儿女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强化教育引导。印发《濮阳市2018年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谋划工作任务29项;狠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建设,打造提升省级示范点6个、市级示范点31个;组织策划濮阳首届红色故事会演讲比赛,在全市唱响中国共产党好、人民军队好、改革开放好主旋律;组织开展全市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市委宣传部等部门被全国组委会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组织特别奖”。在全省率先印发《全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测评体系(试行)》,拟命名市级示范基地6个,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规范化、发挥作用实效化;建立“红黑榜”定期发布制度,在全社会营造了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
——促进实践养成。坚持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引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同行业管理、社会治理等有机结合;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扎实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和文明城市创建融合实施,协同发力;结合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庭院创建,深入实施“文明乡风”“扶贫扶志”行动,建设爱心超市130个;持续推进“践行价值观岗位学雷锋”主题活动,命名第三批全市岗位学雷锋标兵10名、学雷锋活动示范点10个,推动全市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开展“快乐星期天”活动,累计举办活动200余场,参与人数16万人次;大力实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暖暖新年”等系列主题活动;持续深化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组织开展“濮阳市好家庭好家风”巡讲巡演活动15场,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评选“新时代好少年”100余名;切实加强“志愿濮阳”专项基金管理,为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提供经费保障,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文明交通引导、爱心粥屋等一大批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影响日益扩大。
——注重典型引领。深化“濮阳榜样·最美人物”系列评选,评选表彰2017年度最美人物100名。开展“中国好人”“河南好人”“濮阳好人”推荐、评选活动,每季度发布一次“濮阳好人榜”,林建、郭遵卫等7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创近年来入选人数新高。开展全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十佳职工”评选活动。在全市文化、教育、体育、科技系统和企业家等重点领域和群体,持续开展“重品行、树形象、做表率”主题活动。
点滴浸润,跬步千里。如今,龙都大地已实现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的转变,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彰形显韵 激荡文化之魂
“不出门也能看电影、听戏,还有各种活动可以参与,真是太好玩了”“快看,快看,这一段得劲着哩”……在市城区濮上路与中原路交叉口附近的安康苑,周围居民围坐一团,一边看着电影一边议论。
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文以植德。文化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时代风貌的集中体现。我市一手抓文化民生保障,一手抓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着眼点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持续深化“四有”建设实施方案》《2018年“文明濮阳·欢乐中原”群众文化活动》《“守望乡愁”特色文化村命名表彰》等一批政策文件,推动我市社会主义文化整体发展繁荣。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着力打造龙都文艺精品。深入实施“中原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杂技剧《水秀》、电视剧《糊涂县令郑板桥》等5部作品荣获河南省文学艺术成果奖,创历史新高;深入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100余名作家艺术家深入基层采风,从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中挖掘素材、获得灵感,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组织全市文艺精品创作评奖,市委、市政府对18部优秀作品进行奖励,颁发奖金20余万元。
坚持工作重心下移,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以公共文化服务为载体,积极搭建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平台,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打通到达群众“最后一公里”;制订《濮阳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大力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引导优质文化资源更多更精准地向农村、向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倾斜;持续深化基层宣传文化“四有”建设,印发相关方案及考核细则,以推进协管员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阵地与队伍建设;持续打造“中原文化大舞台”“戏曲进校园”“文明濮阳·欢乐中原”三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组织开展舞台精品演出40场、群众文化活动320余场、公益电影放映950场,组织开展“戏曲进校园”演出活动260余场次,组织开展“戏曲进乡村”活动400余场次。让群众在家门口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文化获得感。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创新中推进文化改革。建立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台账,定期召开改革专题会,成立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全域旅游要求,统筹推进中华龙源景区、金堤河湿地公园、水秀国际杂技产业园等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开展以“中华帝都”“华夏龙都”“杂技之乡”“五彩黄河”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品牌宣传,持续开展“龙都春之旅”“五彩濮上春季欢乐游”等文化旅游活动,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持续增强了我市旅游的吸引力,走出一条具有濮阳特色的文化强市新路。成功举办“2018中国·濮阳国际杂技艺术节”,21个国家的150余位演员和300余位客商会聚濮阳,国际杂技、魔术、马戏等4台28场演出场场爆满、精彩纷呈,花车艺术巡游、国际滑板小轮车表演赛、重要客商恳谈会、豫鲁冀金三角旅游联盟大会等20场活动好戏连台、硕果累累,达到了“让城市出彩、让人民幸福”和“以文会友、以节招商”的目的,展示了濮阳活力之城、时尚之城、现代之城、开放之城的新形象。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肩负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锐意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奋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凝聚磅礴精神力量,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再立新功、再谱新篇。
新闻热点